見李應提到華賈,鄭侯收起了臉上笑容,似有深意地看著李郃解釋道:“我與他走散了,他應該也是在附近……”
李郃自然明白鄭侯的意思,點點頭對李應說道:“李應,你帶陷陣士去附近看看。”
“好!”
李應也知道事情緩急,顧不得再調侃鄭侯,連忙帶著陷陣士去尋找華賈。
果不其然,沒過多久,李應就在遠處看到一群同樣在一群秦軍包圍,且同樣高呼‘我乃東梁卒’的魏軍,大約有三千人的樣子。
“好家伙。”
李應對身旁眾人埋汰道:“走的時候就五百人,幾個月不見居然就變成了五千人,比兔子下崽還快。”
彭丑、狐豨、狐奮等人皆笑了起來。
但調侃歸調侃,李應還是出面與遠處的幾名秦軍千人將交涉了一番。
那幾名秦軍千人將原本就顧忌于那些高呼‘我乃東梁卒’的魏軍,生怕真的誤殺了少梁人而引起少梁軍隊的敵視,但也不肯將到手的功勞白白讓給跟在他們屁股后頭的少梁軍隊。
于是他們派人請示了秦將公孫壯。
公孫壯一聽就猜到了那些自稱‘東梁卒’的魏軍到底是怎么回事——在魏軍之中,會且有資格自稱‘東梁卒’的,也就只有魏瑕陽君麾下的元里魏卒。
只不過據他所知,少梁之戰后元里魏卒只剩下五百余人跟隨瑕陽君返回河東,其余幾百人都選擇了留在少梁,如今一下子冒出來五千余名‘東梁卒’,這肯定是鄭侯、華賈二人為了保全其麾下兵將,故意叫麾下冒稱。
當然這不是什么大事。
在略一思忖后,公孫壯做出了答復:“……就算賣少梁一個面子吧。轉告那幾名千人將,那些自稱東梁卒的俘虜,就交給少梁的軍隊看管,不必插手,另外告訴他們,功勛也不會少了他們,那些自稱東梁卒的俘虜,全部按斬首統計。”
他乃秦軍上將,地位比繆琳還略高一些,自然也能做出這樣的許諾。
再者,他相信就算嬴虔在這,也會做出與他一般無二的決定。
得到了公孫壯的答復以及許諾,那些秦軍千人將、二千人將們心中大喜,爽快地就將華賈以及其麾下三千魏卒交給了李應區區二百余陷陣士看管。
當然,為了謹慎期間,有一名秦軍二千人將親自帶人押送華賈及那三千魏卒與李郃匯合。
此時李郃正在向鄭侯確認魏武卒的去向:“……鄭侯,來時我一路上并未看到一名魏武卒的尸體,顯然魏武卒并未跟隨你等一同突圍撤離,他們是否是打算從我東梁撤至汾陰?”
鄭侯沉默了片刻,歉意道:“……請李大夫莫怪,此事恕我不能透露。”
“無妨。”李郃點了點頭。
其實他也就是隨口一問,畢竟他已經確信魏武卒絕對是奔著東梁去了,鄭侯恪守為將的職責不愿意透露,他也不強求,遂岔開話題問鄭侯道:“雖我也聽說瑕陽君被魏王召回了大梁,但你與華賈作為瑕陽君麾下的愛將,龍賈居然敢讓你倆斷后?”
鄭侯搖頭解釋道:“并非龍賈將軍強令我與華賈斷后,只能說秦軍追地太緊了,我倆也不忍拋棄麾下的兵將獨自逃亡,是故遭秦軍所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