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郃恍然大悟。
他就說嘛,以鄭侯、華賈兩人二千人將的身份,況且還是瑕陽君麾下的愛將,龍賈不至于敢叫這二人斷后。
不多時,華賈率三千魏卒,在李應與一名秦軍二千人將率軍看押下,前來此地匯合。
在見到李郃后,華賈亦下令麾下三千魏卒放下了兵器,隨即向李郃、韋諸等人表達感激之情。
他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讓李大夫為難了。”
“不至于。”李郃搖了搖頭。
以秦國與少梁目前的關系,根本不會因為五千魏軍俘虜而產生裂痕,甚至于,他之所以在當意識到魏武卒走另外一條路撤離的情況下依舊帶著韋諸一營五千士卒尾隨秦軍、追擊魏軍,原本就是打算抓些魏軍俘虜補充他少梁的青壯勞力,因此‘五百東梁卒’也好,‘五千東梁卒’也罷,他都不在意。
問題在于,有沒有辦法將這些魏卒吸納到他少梁。
心中微動之余,他問鄭侯與華賈道:“兩位日后有何打算?”
與華賈對視一眼,鄭侯苦笑著抱拳對李郃說道:“……談什么打算,看李大夫處置我等。”
李郃想了想,對二人說道:“有秦軍在旁,我也不好直接放了你們麾下的兵卒,這樣,你們先到東梁住一陣子,等過些日子,我再將你等放回河東。”
饒是鄭侯與華賈知道李郃顧念舊情,卻沒想到這位李大夫居然如此爽快愿意平白釋放他們五千余人。
當然他們也明白,這是李郃看在他元里魏軍的情分上,反過來說,這次釋放了他們五千余魏軍兵將,少梁欠元里魏軍的人情也就還清了,下一回,就算他們再高呼‘我乃東梁卒’,怕是也無法得到今日這般的待遇了。
想到這里,二人心情復雜,幾番欲言又止,終究還是沒有說出‘感謝’二字。
畢竟一旦說出了這個詞,就意味著接受了李郃的善意,也意味著兩清了少梁與元里魏軍的情分。
見此,李郃心中微動,寬慰二人道:“你二人先在此稍歇,我去找嬴虔說件事。”
鄭侯、華賈二人抱了抱拳,再次向李郃表達了感激之情。
在前去找嬴虔的途中,李應問李郃道:“你真打算要將他們放了?我以為你會嘗試招攬他們……”
李郃也不隱瞞,如實說出了心中的想法:“招攬與否,關鍵看他們是否心甘情愿,我打算讓他們暫時去東梁居住一陣子,至于接下來,就交給范大夫。……愿意他們愿意留下,那自然是最好,否則,也沒必要強求。”
“東梁?”
李應恍然大悟,臉上露出幾許了然的笑容:“想讓他們去看看東梁城內的‘功勛柱’么?”
原來前年少梁之戰結束后,東梁、芝陽、舊梁、繁龐四城在重建時便相繼豎立了石柱與石碑,以紀念這場意義非凡的衛國戰爭,頌贊在這場戰爭英勇犧牲的少梁軍民。
其中只有東梁城內的功勛柱,雕刻有元里魏卒奮勇殺敵的繪圖,以紀念在東梁之戰中所犧牲的將近六千名元里魏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