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認為這種炮適合康寧府狹窄山堡的攻守,士兵能既能扛著攻山,也能放在山道或山堡中做守備器械。
黃勝宵沒敢多鑄,只鑄了二十四門,給他駐扎在囊鎖謙莫宮及扎曲河畔的一千二百部隊換裝,以替代那些不堪久用的木炮。
劉承宗覺得這炮啊,挺好,起名字簡單。
什么大獅子小獅子都用不著,這玩意兒就是個猞猁孫,山貓炮。
從這些炮,劉承宗看出黃勝宵還想打仗。
獅子炮運上山堡,已經足夠守城了,就囊鎖謙莫宮那個小平臺,四門獅子炮交替打放就能讓天兵天將都上不來,這炮最好的用處不在守堡,而利在攻山。
不過這里已經沒仗可打了,除非擺言進藏受挫,可能需要他們在后方提供一點幫助,拉出一條防線。
在擺言進藏的戰爭里,劉承宗沒打算出大力……他出了力,就算不想要回報,他的部下也需要回報,那吃進獅子肚子里的東西還能吐出來嗎?
到時候擺言再想要領地,可能就得去印度找了。
當然這不是壞事,擺言真去印度挺好的,關鍵劉承宗進了藏未必這輩子還能出得來,抵御成為康區奴隸主的誘惑對獅子軍來說就挺難了,他們離陜西已經越來越遠。
但莫負禮的到來和兄長的書信,把劉承宗的心緒拉回陜西。
劉承祖送來兩封信,一封短信說了莫負禮的情況,另外一封長信,則說明了西寧衛近來的變化。
準確的說,長信里提到的是朝廷的政策變化。
崇禎皇帝即位之初,鑒于魏忠賢的事,盡撤諸鎮守中官,但到了今年九月初九,又派遣宦官監視薊、遼、關、寧及諸邊,使宦官總領戶、工二部錢糧,提督京營戎政、監視各邊軍餉。
西寧同樣在監視之內。
劉承祖在信上說,在他送出這封信的時候,朝廷的命令已經下達,一名張姓太監自京師出發,開赴西寧監視茶馬。
劉承宗攥著書信,在心中盤算路途,從京師到西寧,大概需要二十二天,因為道路設施完善,甚至比莫負禮到囊謙還要快上幾天。
晚了,這會那張太監的人應該已經到西寧了,依照大哥的性格,他估計不會做出半路劫殺使者的事。
劉承宗讓莫負禮二人先找地方坐下,自己提筆寫起了書信,不單單送給兄長,也給李萬慶劉國能等人寫了信,提醒他們注意安全,小心防務。
除此之外,他讓兄長派人告訴那個太監,到囊謙來見自己。
他深吸口氣,歪著腦袋撓撓脖子,萬萬沒想到,經歷曹化淳之后,居然還有太監敢來西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