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開始劉承宗還讓人往里面加了熟肉末,結果造成上百個難民同時鬧肚子,甚至還有個人本來就有病,鬧肚子直接死掉了。
這件事的發生令劉承宗愧疚不已,也讓他的思想受到極大沖擊。
最早他以為農奴是地位卑賤的人,后來他認為農奴的地位和牲畜一樣。
后來他意識到,牦牛可以吃草曬太陽、馬還有鹽磚舔,狗能進屋子能吃肉,農奴不行,只能沒日沒夜的苦役。
除了影子什么都帶不走,除了腳印什么都留不下。
莫負禮和杜茂到扎曲莊園時,等了很久,直到天黑才見到興奮不已的劉承宗和承運聯袂而還。
他倆去觀看黃勝宵的營操,順便檢閱了一下黃勝宵的新制火炮。
早在進駐囊鎖謙莫宮時,劉承宗就怕黃勝宵閑得慌,給他安排了個收集銅料鑄造獅子炮的工作,但鑄造工藝差點意思,鑄出的炮一直不合用。
后來黃勝宵倒是帶著本地工匠打造出六桿三尺短管的鳥銃……他其實是照著一百桿的規模造的,但這兒的鐵匠技藝怎么說呢,太過一言難盡。
在奴隸主的鞭子伺候下,鍛打個鐵矛頭,都能把矛頭打歪,更別說黃勝宵沒有鞭子。
簡單到不能再簡單的卷管焊接工藝,在這里做好變得非常復雜,需要的工藝工匠都會,打管子是打管子、鍛焊是鍛焊,步驟上沒問題,對到一起,銃管子是歪的。
反倒是在加工銃機、龍頭桿這種銅質、鐵質小零件上,工匠們的手藝非常純熟,能做出非常好的精密配件。
黃勝宵花了很長時間,才明白原因何在……由于言語不通,工匠們仍維持著長久以來的差役習慣,打造兵器能用就行,不用花太多心思,反正也是奴隸用。
而那些小配件,匠人們認為是貴族需要的首飾,不花心思恐怕會遭受處罰,因此精益求精。
弄明白緣由,黃勝宵對帶著工匠打造火槍有了足夠底氣,但他又想試試造抬槍,這次是徹底失敗,盡管抬槍看著只是火槍的放大版,但制造起來,就算再俱爾灣也麻煩了不止一點。
更別說在這兒了,就算現成的抬槍放在旁邊,都沒辦法做得一模一樣。
但鑄炮不一樣,黃勝宵在一開始就能鑄出炮來,但鑄不成獅子炮。
獅子炮在制造工藝上和其他火炮沒有區別,但在尺寸規矩上要求極為苛刻,黃勝宵又不懂模數,只能下令讓匠人必須造出一模一樣的。
這可難壞了匠人。
因為獅子炮有點大,盡管在劉承宗所見過的火炮中,獅子炮屬于小尺寸的,但對這里的鑄造水平來說,它有點大。
匠人們更有經驗的,是那些和貴族們常用供奉佛祖差不多大的物件。
后來黃勝宵根據匠人們鑄造小物件的經驗優勢,開動腦筋,以獅子炮為藍本同比縮小,設計出一種紅夷式的涌珠炮,炮重七十斤,打九兩鐵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