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一座城,有數以萬計的部眾、適合耕種的田地、望不到邊的草場、取之不盡的鹽湖、儲量巨大的礦山、伐之不竭的森林、威力強大的火炮。
為何不能建立自己的萬戶部
有人對阿爾斯蘭說,他是孛兒只斤,可以創造一個新的萬戶,烏蘭部。
就像天空劃過閃電,不過一閃而逝,卻能在森林燒起熊熊烈火。也許說者不過暢快享樂后的隨口一提,卻如同執念般深深扎根在阿爾斯蘭的心中。
阿爾斯蘭拜著佛像,非常虔誠地在心里說了句放屁。
生在喀爾喀最顯赫的家族,盡管自己在同樣的貴族中并不特殊,可他依然得到極好的教育,他不是傻子,不信這套。
只不過凡事有好有壞,在人們越來越擁戴他的同時,他也不止一次覺察到驍勇善戰的勇士們懈怠了。
隨軍僧人說這就是佛祖的旨意,一塊夢寐以求的土地、甚至還有女人和小孩,他們不需要東征了。
蒙古貴族講究黃金家族的血緣,但蒙古的部眾不能用血緣來團結,尤其是青海的蒙古部眾。
自從俺答汗派人入據海上,這里就像失敗者趕集,匯聚了從中亞探馬赤軍到貝加爾湖林中百姓的所有部眾。
他們在肅州邊外沙漠里吃甘肅總兵的炮子時,佛祖法旨何在
但信不信不重要、人們是否對教法經義有明確認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身份認同。
那么靠什么來維持身份認同宗教。
此時的蒙古處境尷尬,他們不能沒有宗教帶來的身份認同,但想依靠這個就必須被動加入雪山上的教派紛爭。
隨便挑出兩個牧民,他們可能有同一個爺爺,也有可能比崇禎皇帝和林丹大汗在血緣上的關系還遠。
從元順帝到達延汗,蒙古諸部歷經多次分封,各部只是還使用過去的名字,但血緣上亂成一鍋粥,何況早就不存在能把諸部攏在一起統稱蒙古的強力大汗了。
烏蘭山制造的鐵炮,參照的是衛拉特繳獲斡魯思強盜的銅炮,但阿爾斯蘭無法進行仿制,因為他非常缺少銅料。
照明朝人的思路,沒有銅料就用鑄鐵炮嘛。
這說來著實好笑,作為一個蒙古貴族,阿爾斯蘭可能比很多烏斯藏貴族更希望雪山紛爭恢復平靜。
又是一門鐵炮被鍛造出來,阿爾斯蘭看著屬于自己的神兵利器,心中無比滿足。
但放眼世界,鑄鐵炮的制作工藝屬于世上第一梯隊的技術難關,海上強權西班牙都不會,只有少數幾個國家擁有這種技術。
在天啟年間,瑞典出口鑄鐵炮引起了英國的注意,因為在此之前整個歐洲的鑄鐵炮出口完全被英國壟斷。
阿爾斯蘭倒是想鑄造鐵炮別看鑄鐵炮沉重且沒有鑄銅炮耐用,以明朝的技術來說非常簡單,劉承宗在山西得到兩門紅夷炮,就只留下銅炮,把沉重的鐵炮扔在延安衛。
因為鑄鐵炮性能并不算好,它只有一個最重要的優點,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