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點頭笑笑,對宋守真道“行,我知道了。”
承運先讓護兵將趙世奎引入驛城,二哥讓承運在這修堡壘,劉承運就看上了這座驛城。
驛城在河湟谷地東端,位于湟水北岸的大山臺上,這里由三塊山臺組成,一大兩小、兩高一低,完全能依照山勢修出一座難攻不落之城。
承運辛苦設計的計劃,是在高臺上修出半座大城,坐在低臺的城上,兩城上下相疊,并采用銳角敵臺結構,把進口放在單獨的敵臺上。
送到前線當天就被劉獅子改了主意,送回來兩份設計,一是把重疊山城也改成敵臺,簡單的依照山勢修幾座相連的、互相掩護的銳角敵臺;二來則要把大城補全,并同樣在西面修建銳角敵臺。
原因很簡單,承運的設計非常好,唯獨工程量比較大,大概要修三年才能把疊城建好,劉獅子認為三年后他們已經不需要在河湟對抗官軍了。
如果一定要修這樣的城,那不如修得更大點,作為將來取得蘭州城的西面屏障。
而城周一里的小敵臺倆個月能修仨,在河湟依照山勢水文修出座面向東方的小敵臺,即使加上城壕與防炮坡也能在半年內完工。
想都不用想,承運選擇了后者。
忙完自己手里的事,承運登上沙井驛城,把官房內休息的趙世奎請到驛丞衙門,各自落座,這才笑道“如今事務繁多,還望趙掌柜不要見怪。”
趙世奎賠笑道“小人不敢。”
“我剛才聽趙掌柜說,你是在打箭爐跟大帥合股。”承運問道“怎么沒從囊謙過來”
“實不相瞞,小人本想走西康路,不過去年康寧府起了叛亂,正好商號在漢中也有產業,這才沿商路過來,卻沒想到走到北邊,又打仗了。”
趙世奎說著,心有余季道“多虧了小人沒進蘭州城,否則恐怕如今還在城里關著呢。”
承運聞言笑笑,緊跟著就問道“趙掌柜碰上軍兵,沒難為你吧”
“沒有”
聽承運問到這點,趙世奎當即搖頭,嘖嘖稱奇道“大帥麾下精銳真是王者之師,于百姓秋毫無犯。”
承運沒把趙世奎對軍隊的贊美當回事,自家人知自家事,在元帥府現行賞罰條例之下,各隊官軍對百姓秋毫無犯很正常。
甚至都不需要是老兵,哪怕是新兵,只要他知道賞罰條例,都會報以極大熱情去完成長官安排的劫掠任務,讓他們干啥就干啥,讓他們不干啥就不會干,絕不會私自跑去劫掠百姓。
因為劫掠,是元帥府軍隊所有戰斗任務中最簡單、收獲最大的任務,洗劫高價值目標,每隊搬回來財貨在戰后都會按比例下發個人。
就承運對目前戰果的了解,沒受到旱災影響的蘭州比陜北富裕得多,功績最少的百總部,都搬運回來兩千三百余石米糧、四千二百余兩財貨。
以這個數目計算,米糧和財貨經過戰功折算,這個百總隊每個參與劫掠的士兵能得到十二兩出頭的賞銀。
其他隊伍的收獲只會更多,哪個普通百姓會在身上揣一斤銀子,讓士兵冒著失去賞賜甚至被殺的風險去劫掠他們就算碰到有錢人,只要不在戰斗任務里都懶得搭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