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初七下午,元帥府與衛拉特兩軍主力在戈壁灘攻守相對。
羊曲城的蜂尾針則在策劃一場臨陣脫逃。
蜂尾針屬于是從軍經歷比較廣泛的將領,既領導過以饑民強盜為主的坐寇團,也參加過流民逃兵構成的起義軍,還向大明正規野戰軍投降,并在元帥府這種準新興武裝集團里服役。
以劫掠為目的的坐寇臨陣脫逃是理所應當,戰斗力低下的起義軍野戰逃跑也是無可奈何,兵糧不濟的正規軍戰前投降則是生活所迫。
將領的行為,往往不是一意孤行,也沒有誰能真正的一意孤行,因為軍隊是集體,而絕大部分權力來源于下,農民軍首領尤其如此。
盡管蜂尾針過往行為會為人所不齒,但做出決斷之時都是能得到各級官兵擁戴,才能良好執行,畢竟整軍投降、整軍逃跑,也是個考驗控制力、執行力的事。
但是在羊曲城,臨陣脫逃的決策很難得到麾下各級官兵的擁戴。
因為他統率的士兵群體變了,麾下五百多名士兵,最有威望的是二百名練兵營老兵,也就是過去跟劉獅子轉戰陜北的獅子兵。
他們是最不像流寇的流寇,跟絕大多數農民軍有極大差別,甚至跟他們的口糧、裝備相比,陜西明軍才像窮得叮當響的流寇。
這些人未必都有大出息,但都擁有非常杰出的軍事素質,能勝任基層軍官和士兵,在任何一支軍隊里都是值得依靠的中流砥柱。
蜂尾針才剛提出想棄守羊曲,這幫下級軍官根本不聽他想棄守的原因,直接否決了他的決策,還就地解除了他的職務。
其中激進一點的老軍官甚至打算直接把這個畏首畏尾的降將把總干掉。
俗話說不居其位則難預其政,其實老獅子兵們對棄城脫逃沒有太大意見,他們跟著劉承宗也沒少棄城棄地,或者說在進駐青海之前,他們就從來沒有把守城當成正事。
沒人在乎這事兒。
人們只是對自己被分到蜂尾針麾下當兵感到晦氣,這個把總的履歷、身份都太過糟糕,幾乎疊滿了獅子兵不喜歡甚至瞧不起的負面狀態。
以至于人們對他有什么才能根本沒興趣了解,就是單純不滿。
平時不滿有軍法在,他們也沒辦法,這次蜂尾針提出棄城脫逃,正好被人揪住,以一起哄就成了群體意志。
老獅子兵們心里有底,知道解除蜂尾針職務,在大帥看來多半不是件大事,奪權才是大事,除此之外他們唯一要考慮的只是新近降兵的軍心。
所以在解除蜂尾針把總之職后,人們推舉了降兵軍官里綽號一只手的百總趙可變做代把總。
雖然趙可變也是降兵軍官,但不論新兵老兵,都認可他的勇氣與智力,別說少只手了,就算再少條腿,用轎子抬著他打仗都不影響士氣。
但趙可變是邊軍出身的勇將,在獨立帶兵這方面,遠不及小首領出身的蜂尾針,所以他當眾幫蜂尾針說話,并問起想要棄城的原因。
蜂尾針心說能他媽有啥原因,害怕唄,他們所處的局勢非常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