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泉是古中國第一座將石油應用于守城戰爭的城池,于北周武帝宣政元年,酒泉軍民以石油焚毀突厥大軍攻城器械,從而化險為夷。
在明代,因為深井的存在,有了更好的石油開采能力,酒泉有一系列因石油而產生的特產,諸如石油燃燒后的膏墨、用于照明的油料、防水防腐油漆、瀝青、車輛輪軸的潤滑油,以及用于戰場的勐火油。
火攻,是嘉峪關守軍的優勢。
丁國棟沒有拒絕把攻城軍隊燒死在甕城的提議,但他非常明確的給黑承印下了一道令人迷湖的命令“援軍不至,不能縱火。”
但黑承印聽懂了,非常嚴肅地行軍禮道“將軍放心,卑職明白,可以不用,但要讓他們知道我們有火油。”
實際上嘉峪關守軍根本就不想跟元帥府打,他們確實訓練有素,但城頭守軍除了軍官,沒幾個人親身經歷過戰爭,戰爭對守軍來說只是浪漫化的邊塞詩。
甘肅邊軍確實吃苦,這里糧草供應不及時,經常要餓肚子,但河西只有沙漠化沒有大旱,他們經歷的不過是延綏、宣大邊軍在天啟年間的待遇,問題不大。
這里也不存在陜北那幾年旱災里,不論是軍還是賊,必須殺人才能活下去的鐵石心腸。
在他們看來,邊軍跟青海元帥府往日無仇近日無怨,軍人攻城守城是各為其主沒辦法,但說到底,兩邊的軍人都是陜西人,往前推到天啟年,沒準秋防還在花馬池一個軍陣里站過呢。
將軍一聲令下,小兵兒攻城拔寨,立功了算運氣好,死了算運氣不好,戰爭總要死人,當兵吃糧就有這心理準備,但他們至少能選擇讓敵人怎么死。
黑承印能理解,他提出使用勐火油,是因為緊要關頭,他不能讓自己的兵死,但將心比心,刀砍矛刺、銃打炮轟,都無所謂,他唯獨不愿意自己被毒死、燒死都是死,死得不痛快。
所以他可以把勐火油當作城破前的最后一道防御措施,這場戰爭本來對他來說就是一場同室操戈的悲劇。
但丁國棟是老兵出身的將領了,想法沒那么多同情,他非常理智,這只是一筆需要打算盤的帳罷了。
援軍到了嘉峪關能守住,該放火燒的燒、該毒煙炸的炸,怎么打都沒關系,立了戰功,自己能升官發財,弟兄們也能吃點好的。
官軍打叛軍,天經地義嘛。
他拒絕使用勐火油的原因只有一個,援軍沒到,他們用所有兵器往狠了招呼,把本是同根生的情分一把火燒沒了,最后嘉峪關還是沒守住,叛軍上下滿腔怒火往哪兒泄
要屠城的。
現在問題就在這兒了,援軍呢
城上的炮聲依舊轟隆,自肅州方向馳來幾匹背旗快馬,奔至關城尋著丁國棟便拜,報告道“丁將軍,援軍援軍來不了了。”
“他們”
丁國棟被噎得說不出話來,就聽傳令騎兵道“數千敵軍沖進甘州,過高臺掠馬營堡,兵鋒直指肅州,趙參將今早集兵馳援東邊金佛寺,北邊關外的金塔寺堡也被韃軍圍了,肅州僅有軍兵七百,他們說日,沒有援軍了。”,請牢記:,免費最快更新無防盜無防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