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承宗為甘州之役下達的第一道命令,是發兵向北。
屯田中旅帥莫與京,率和碩特、察哈爾二營四千余蒙兵奔赴北方,在距離鎮夷千戶所僅有五十里地的鹽池驛安營扎寨,先后在戈壁中攻陷八里墩、三十里墩,將黑水西北的明軍據點盡數拔除。
然后和碩特營的騎兵下馬,拿出攜帶的工具開始拆除邊墻。
這一幕被冒險渡過黑水探查情報的鎮夷旗軍親眼目睹,消息很快送至鎮夷千戶所,轉而沿黑水飄向東南,進入李鴻嗣精心營造的防御陣地。
他們為何要拆毀邊墻
一個可怕的念頭縈繞在李鴻嗣的腦海中難道元帥軍打算再一次進入荒涼戈壁,長途奔襲繞過他
劉承宗擅長千里奔襲,這事兒它對誰來說不算秘密。
畢竟奔襲算是個明末流寇的公共技能,有能耐的叫奔襲,沒能耐的叫流竄,反正沒有一雙鐵腿的人活不到崇禎七年。
但李鴻嗣覺得這事兒不對,都是外鄉人,憑啥他不認路,劉承宗卻敢蒙頭在戈壁荒漠到處亂竄
李鴻嗣不認路,但他手下和身邊的友軍將領有認路的,鎮夷游擊唐明世就是個認路的,對鎮夷旗軍的報告嗤之以鼻“他們就算腳力好,在大漠里撐死一天走三十里,繞到甘州北邊五百里路,半個月肅州早沒了。”
唐明世斷然搖頭道“副帥放心,叛賊絕不會從大漠繞路,倒是要小心他們在黑水上游攔河筑壩。”
李鴻嗣將信將疑地點頭,內心不太認可唐明世的想法。
倒不是他對唐明世有什么看法,實際上他非常清楚這位唐將軍在忠誠勇敢方面過人的天賦,只不過他是涼州衛基層世襲武官出身,功勛跟李鴻嗣一樣,全是在陜西得的。
任職鎮夷游擊以來,唐明世跟甘肅眾多將軍一樣,都擁有在寧夏、延綏等地豐富的作戰經驗,偏偏就是沒在甘肅打過仗。
他抬手對家丁下令道“把林參將請來。”
甘州路參將林成棟,是李鴻嗣身邊最有經驗的人,一方面此人是西安府武舉人出身,另一方面林成棟參加過截擊察哈爾部的戰役,確實在甘肅打過仗。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環境,總有些地利是直到打完仗才能為將領所知道,因此李鴻嗣更重視林成棟對軍事上的建議。
近日以來,林成棟吃住都扎在最前線被干渠、壕溝包裹的營地里,忙著檢驗這支軍團的火器裝備,情況談不上太好。
火箭老舊失效、重炮車輛老化、輕炮粗制濫造、火藥調配不均、炮彈大小不一軍備幾近廢弛。
三個營的司兵官被林成棟砍了十八個,無頭尸身推到營外,腦袋全血淋淋地掛在轅門上。
司兵官是隊級士兵官,跟管旗鼓、號角的一樣,每隊都有一個,負責掌管軍械。
林成棟知道,軍備廢弛是整個明軍都有毛病,大環境如此,那些司兵官雖然身兼職責,卻也束手無策,按律當斬,但有情可原,罪不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