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著,一個叛兵頭子的河湟割據小政權,小隊長穿的都比大明總兵官好了
但這不是楊嘉謨感到寒心的原因,真正讓他寒心的是城外的這些民夫和士兵,正在填高臺護城河的都是高臺的軍戶,他們可能去年剛剛把護城河的淤泥往外疏通過。
而第一批進攻高臺的士兵則是肅州軍,就是楊嘉謨這個甘肅總兵官麾下的肅州軍。
別說他不明白,護城河對岸指揮民夫填壕溝的肅州營參將胡志深也不明白,他尋思城上的楊總兵為啥不投降呢
這仗打來打去死的都是咱自家人,更別說甘肅甘肅,肅州已經降了,甘州也已經降了,你這個涼州人出身的總兵官還在這守著個高臺城,圖個啥嘛。
在他看來楊嘉謨就該趕緊跑回老家去,只不過后邊的劉大元帥未必會讓他跑回去就是了。
不過想不明白歸想不明白,胡志深對他的軍隊第一批進攻高臺這事沒啥意見,早在倆月以前肅州剛剛投降的時候,劉承宗就把話跟他說明白,肅州營整編完成就要拉到前線打仗。
胡志深過來之前一直提心吊膽,他本來就自己認領了肅州衛小廢物的稱號,只是得勢勸降了山窮水盡的游擊將軍丁國棟、千總米剌印,這倆是肅州真正的狠人。
再加上身邊元帥府下派的肅州營副參將蜂尾針,那是個什么玩意兒啊胡志深聽說這個蜂尾針是民軍出身,投降明軍,又投降元帥府,五百騎沖垮了瓦剌韃子萬軍之陣。
最離譜的是這五百人還他媽的兵分兩路
聽元帥府的話,丁國棟和米剌印肯定正磨刀霍霍把他宰了呢;不聽元帥府的,蜂尾針手下可是真的不多不少五百騎,刺殺國師汗可能還需要兵分兩路,干掉他這個廢物小點心,不需要。
肅州營這三千多號人從肅州衛逶迤而來,可以說將領是個個心懷鬼胎,直到在高臺城下見到劉承宗。
說實話劉承宗本事不大,他也怕被降兵降將刺殺,第一次見肅州營的士兵,集結時都不讓人帶兵器。
但他很真誠,知道不能跟餓著肚子的人談理想。
直接讓人拉來全營兩月行糧,又當眾召集三十名百總上前,賞每個百總隊一口豬、一只羊,移交一車黃豆,讓他們自己發豆芽當菜吃。
隨后劉承宗指著工匠營地“攻城器械,造好了;輕炮重炮,準備了;出遠門沒帶銀子,高臺城以百總隊為例,先登城者,賞河曲良馬一百二十匹;次登城者,賞蒙古良馬一百二十匹;三登城者,賞關中驢一百二十匹;把城拿了,全營賞地三畝,人人有份。”
在全營叫好的歡呼聲里,胡志深舒服了,他最怕的是劉承宗召集全營聊什么朝廷無道,那是正確且沒用的廢話,當兵都是老百姓,老百姓最樸實了,只要你讓咱過得舒服,你說誰無道誰就無道。
你讓咱吃飽穿暖有婆姨,咱可以抬著云梯打國朝;你讓咱揚眉吐氣人上人,那咱爬云梯打的就是前朝了。
胡志深懸著的心嗖一下就回肚子里了,肅州衛教諭出身的參謀董矩老先生拍拍他的肩膀,攏著胡須意思很明顯死不了啦。
老教諭是讀書人,對劉承宗的把戲看得很明白,賞賜里一句都沒提百總以上軍官的事,上下一心中間想動也動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