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西營穩定,是因為士兵雖然手握大量財貨但沒有容身之處,只能跟著張獻忠跑動跑西,如今到了河湟,很多人的心思就變了。
好在長久以來的凝聚力尚在,兩軍軍法不同的影響也未被彌合,不過這也給張獻忠帶來巨大的危機感他離不開軍隊。
所以對劉承宗表現出不敬甚至挑戰,對他來說有兩個好處,第一是加強內部威望、第二則是給軍隊帶來緊張感。
當然這都建立在一個前提之下,張獻忠判斷,因為秦嶺的十萬叛軍,劉承宗會對他有很強的容忍與包容度。
張獻忠跟勢力較大的首領,一直是這種坑一把就跑的相處方式,因為這些首領為了表現自己的容人之量,都不會第一時間就發兵揍他。
張獻忠打仗的水平說實話差點意思,他自己都知道差點意思,所以一直在想方設法學習,不學不知道,一學才發現老子是真他娘的聰明啊
老張人間清醒,早就想明白一個問題,大明的江山眼看著是不行了,別看各路首領眼下聯營聯軍鬧得歡,到最后都得刀劍相向。
大伙兒都是提著腦袋造反的,但天底下只能有一個皇上。
如果這個皇上是老子,老子最后肯定得弄死你,那跟死人搞好關系有個屁用
如果這個皇上不是老子,那老子就是那個死人,死球拉倒,管你們這幫傻又有個屁用
讓自己的將領士兵在坑人過程中有參與感,落得實惠的同時增強內部凝聚力,才是老子該干的事。
不過盡管在腦子里早就盤算清了,魏遷兒率大營不打招呼沉默南下,還是給張獻忠帶來很大壓力。
他心里覺得劉承宗不會攻城,應該是嚇唬嚇唬他,所以他也嚇唬嚇唬士兵。
他說“壞了,肯定是你們搶馬惹劉承宗不高興了,他來殺你們了,都上城給老子做好防務”
魏遷兒得了劉承宗的命令,走得極慢,三個時辰后才走了二十多里,慢慢悠悠抵達城北三里,隨即止步,也不跟城里的張獻忠部打招呼,就地扎營下寨,開始掘壕。
城上的張獻忠看見他沒攻城,心說劉承宗也沒啥魄力,時至傍晚,城外營寨都升起炊煙,這支元帥軍要下營休息,有防范心理,在營地外挖個壕溝也沒啥出奇的,無非是要耀武揚威罷了。
張獻忠懸著的心放了下來,真打起來他也不太害怕。
其實這一時期各路叛軍的精銳力量都是舊明軍,有強有弱,都知道對方手上有啥牌,行軍速度大差不差、裝備戰法基本相同,打起來誰也不怕誰,就看誰的組織強、軍心穩、謀略高。
雖然元帥府的人多,但莊浪衛的戰場上誰也擺不開兩三萬軍隊,大不了老子往東跑,反正在河谷吃飽喝足了。
但劉承宗的軍隊,還真跟叛軍不一樣。
他比官軍更像王師,叛軍經歷讓元帥軍擅長運動戰,而建立元帥府之后,當戰場上的支援力量不亞于官軍,他們又同樣慣于陣地戰。
元帥軍的隨軍工具多、土工格外出色,張獻忠只是在城上吃了頓飯,一會兒工夫沒注意,再端著望遠鏡看向城外,立刻大驚失色。
城北已經被他們掘出一條西連莊浪河、東抵青龍山的三里長壕,元帥軍修的不是營地壕溝,而是圍城的壕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