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承宗不太懂,他是因為自己揭短的坦誠行為而驕傲自豪嗎
一個營大概率殲滅一個把總司,這是個什么戰斗力啊
劉獅子記得,甘州之戰,張天琳部大營下邊有個叫映山紅的百總,戰場上跟把總失聯,失去長官驚慌失措,遭遇同樣驚慌失措的明軍把總王懷忠,兩軍相遇同時奔逃,先反應過來的映山紅返身沖陣,一戰而擒,給自己逮了個長官回來,不慌了。
就是說張一川一個營,約等于映山紅一個百總大隊嗎
這么講,肯定是謙虛吧。
劉承宗覺得,像劉國能、李萬慶、劉九思的隊伍,跟他之前也不強,現在照樣都能獨當一面,有了元帥府的幫助,張一川部提升戰斗力應該很快,畢竟這么多年的流寇生涯,能活下來老卒絕對不簡單。
現在張一川在陜南經過一冬天的招兵買馬,已經擴軍到三個營,控制的人口有一萬五千多,其中一多半都是婦孺老人的累贅,也正是因為這些累贅,導致李自成不太樂意跟他合營。
畢竟都沒糧食,李自成是闖軍五營的首領,別人都找他要糧,他也變不出糧食呀。
關鍵因為元帥府在西北趴著,導致官軍把進入關中的道路卡得很死,這個時候誰都不愿意第一個跳出去挨揍,局面被架住,闖軍五營都開始各過各的了。
劉承宗對張一川的要求不高,把五六千的老弱婦孺都安置在蘭州金縣,那邊地多人少,開始春耕,正是需要人手的時候,地面也很安全,軍隊的家眷都安置好,剩下九千軍隊的隊伍拉到鞏昌府的寧遠縣,接收整編整訓。
拿出的方法,是編成五個兩千人規模的小營,元帥府給他包括練兵官、軍官團以及一份長長的物資清單,寧遠縣為駐地,以充足的補給物資練上一兩個月,然后拉到東邊開戰,先進關中再說后面的事。
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張一川部原有三個營,每營三千,其自領一營,另有頭目兩名,諢號克天虎、沖天柱。
克天虎是老名號,早在劉承宗延安府起事時克天虎就已經是王左掛征戰陜北的左右手,后來王左掛選擇招安,克天虎就跟在綏德鬧事的掃地王合營,當時張一川和克天虎也談不上誰跟誰,反正前者人多勢眾、后者兵少而精,算搭伙過日子。
不過大股農民軍被圍在山西與太行山時,克天虎被官軍用炮打傷,當時形勢危急,為了讓張一川帶其他弟兄逃命,就把殿后的使命留給自己,臨死還陰了官軍一手,給張一川的遺言是等官軍拿他腦袋報了功,繼續讓人用克天虎的名號鬧下去,造成謊報軍功的效果。
如今的克天虎是第二代,陜西出身,算是張一川的心腹。
沖天柱是山西的呂梁山賊出身,盤踞孝義多年,流寇南下進河南時本來不想離開家鄉,結果被張一川裹著往南走了,不過也也算運氣好,如果不是被裹走,留在山西肯定是個死。
這倆人都經歷過被明軍圍在山西的艱難歲月,在隊伍里久經考驗,有深厚的威望基礎。
但劉承宗得考慮,我把充足的補給物資、甲械兵杖都給了你,你拿了東西跑了怎么辦所以必須重新整編。
因此在劉獅子看過張一川部下各個小首領的履歷之后,保留克天虎、沖天柱的參將,又自其軍中提拔了一斗谷、三條龍及宋江三名參將。
這仨人在隊伍里根基都很淺,履歷都很復雜,一斗谷和宋江是河南人,農民軍自山西突圍大舉入豫,本地的流寇、豪強隨之蜂起響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