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崇禎的主意。
張家口這地方四面環山,是北京的北大門,殺胡口則是宣府的北大門,只有互市地點定在這兩個地方,才能確保楊麒把兵力放在土默特與察哈爾故地,那么后金來了先揍他,能讓這筆糧食花得更有價值。
最關鍵的是楊嗣昌打聽了,楊麒手下蒙古諸部兵力超過十萬,每月兩萬石糧不過杯水車薪,他手下那么多蒙古貴族,互市的主動權掌握在朝廷這邊,誰聽話,誰就多點;誰不聽話,誰就少點,用兵糧控制了這支蒙古軍隊,就算架空楊麒也不是不可能。
這種情況楊麒當然早就想到了,對他來說無所謂,而且還專門給崇禎上了個表文,感恩戴德。
因為他手下就四鎮一萬三千多人,就算加上土默特和鄂爾多斯諸部,戰兵都不到兩萬,漠南這地方又不發愁養馬,每月兩萬石糧能把他撐死。
至于漠北諸部的十萬大軍那十萬大軍關他楊麒什么事呀
漠北三汗都打算回家了。
人家到南邊是躲避漠北草原的旱災風災,盡管在南邊打仗讓幾千人肥了地,總比在北邊餓死好,何況還搶了不少東西,是楊麒一直以土地誘惑人家,漠北三汗的軍隊才一直留在漠南。
但現在度過艱難的寒冬,漠北三汗不敢留了傻子都知道后金去年挨了揍,今年肯定要打回來,他們現在屁顛顛跑回北方,給黃臺吉上個表文面上還能湊合。
再留在漠南跟后金干一仗,弄不好黃臺吉明年就直接殺到他們老家去了,到時候身高超過嬰兒車車輪的都別想活。
何況留在這也養不活,明廷確實在寧夏給了他們市賞,但人不能只依靠鐵鍋煮絲綢活著。
可楊麒為了活下去,已經不擇手段了,他硬是聯絡漠北諸部的貴族,用糧食從漠北三部手上低價把絲綢買了回來。
不近如此,他還給三汗許諾,漠南這個地方是咱們聯合作戰的戰利品,不能我們元帥府自己獨吞,何況你們喀爾喀的市賞也要有人領,留下五萬人馬,我出牧地,打仗的時候他們出兵,其他時候讓他們在草原上游來游去,各過各的。
這事楊麒跟漠北三汗議了四次,到第二次三汗就有點意動了,第三次楊麒已經開始在諸部軍隊里活動起來,許諾只要留下來,小兵給個世襲十戶、十戶長給二十戶長、二十戶升四十戶、四十戶升百戶,百戶升千戶那顏。
北元鄂托克世襲貴族大貶值。
到這時候漠北數量眾多的下層軍官貴族已經按捺不住了,屬于搶著要留下來,碩壘他們仨也沒辦法了,就說退求其次,他們可以各留下六千人馬,但楊麒得保證這一萬八千人能活下來。
他單是空許個世襲貴族的名頭,實際上漠南草原上除了地啥都沒有,單單一個鄂爾多斯讓楊麒封出去六個萬戶部,湊一塊只有四千男丁,這人像瘋了一樣,就算最不心疼兵力的碩壘都舍不得把軍隊留給他。
楊麒說這好辦啊,不就一萬八千人的口糧嘛,我管一半,剩下的自己游牧游獵解決,也不要別的,就要喀爾喀用市賞從寧夏換來的絲綢。
“你們不是嫌那玩意不好吃嘛,我給你們換成糧食,大米、炒面、掛面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