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自家人知自家事,在山里跟湯九州打,確實討不到好,畢竟全是馬軍,沒重炮不說,火器還差點意思,所長在于火箭,山林作戰效果很差。
至于魏遷兒嘛,也沒說話,只是表態大帥指哪打哪。
他知道劉承宗對湯九州部其實沒那么看重,因為劉承宗剛知道湯九州從華亭南下的時候,張獻忠就來找過他。
禮部尚書才是元帥府脾氣最大的人,當時找上魏遷兒就明說了,自己手上沒兵,但想收拾了湯九州,所以來尋魏遷兒合謀,讓他向劉承宗請戰不是進景福山,而是從六盤山西麓急進,從西邊趁華亭空虛打下來,兩頭堵住湯九州,把他在山里憋死。
魏遷兒沒答應張獻忠,不過緊跟著就去找劉承宗了你的點子不錯,現在是魏大人的了。
但劉承宗當時就說沒必要。
現在也是一樣,劉獅子對此只是笑道“何必與他爭一時長短既然湯總兵覺得他在山區是長,我在山區短,那就讓他先長著。”
他指向輿圖道“北面湯部躲在山里想誘敵,就沒法南下,我們接著往南走,只要在景福山南面出口留下一營設防卡住他就是了,這事兒高將軍來吧。”
其實魏遷兒剽竊張獻忠的那個兩頭堵的計劃,對劉獅子誘惑力還挺大的,因為在當時確實有可行性。
湯九州走的山路七拐八繞,而六盤山西麓好走的多,若當時以一個大營沖過去,守備空虛的華亭多半無法防守,山里的湯九州也來不及回防,兩頭堵就成功了。
只不過北面并非劉承宗的主攻方向,萬一魏遷兒部跟后續駐防華亭的明廷援軍撞上,反倒會增加接下來戰役的指揮難度,所以這事兒顯得沒有必要。
比起山里的湯九州,隴州和關中才是更關鍵的地方。
王文秀還沒過來,劉承宗留下羅汝才、楊承祖、李萬慶三個營在六盤山西麓接應,旋即命余下各部依次由東麓下山。
以高應登部大營駐守隴州北部的景福山南面出口,大軍隨之鋪開,以余下兩個大營為主力,張天琳部直取寶雞,魏遷兒部則奔赴鳳翔府治,打通關中通路、奪取官軍糧草。
至于剩下幾個營,則屯于隴州附近,準備攻陷隴州城。
隴州是座小城,地理位置險要,建在北河、干河與水銀河的交匯處,三面環河易守難攻,想攻破這座城只有兩個方法,要么走水路,要么就得單攻西城墻。
僅有一面臨敵,毫無疑問這樣的地形能給守軍帶來巨大優勢。
正因如此,即使這座城只有一丈高的敦厚城墻,往年多次遭遇農民軍侵擾,也不曾陷落。
不過今時不同往日,隨著駐軍嘩變、鄧玘失足摔死、川兵營南奔寶雞,隴州城內只剩下知州胡爾純訓練的幾百鄉兵民壯,面對他親率大軍過境,守城民壯早就風聲鶴唳。
拿下這座城,意味著六盤山就被徹底打通,兵馬從山西向山東調派、或從山東退往山西,都有一個重要據點。
劉承宗的大軍兵臨隴州城下,兵馬在城西和城南河對岸扎下一片連營,向左近鄉紳、百姓打聽胡爾純的來路,居然還真打聽到一件特別有意思的事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