鉆天峁書院外,整齊的讀書聲自院中傳出。
劉老爺穿藍染立領大襟長衫坐在石亭,神色苦悶地端起長桿煙斗吃了一口,伴著口鼻噴出煙霧發出嘆息:“兵荒馬亂。”
劉承宗侍立一旁,聽陜西數一數二反王頭目的老爹,發出這樣的感嘆,只覺格外諷刺。
或者說鉆天峁本身存在就是諷刺,這的學堂,比過去黑龍山族學的規模還大,這座名不見經傳的小山峁上,有整個大明最大的流賊書院。
但凡是讀過書的劉家后生,都能在這找到一份教書育人的工作,八間開蒙學堂,可供一百六十名學子開蒙。
要不了多久,這幫賊卒子就可以滿口之乎者也的去搶劫了。
楊鼎瑞坐在側面,用細絨布仔細擦拭玳瑁眼鏡,邊擦邊道:“朝廷命各地奉檄勤王提兵入衛,獅子是怎么想的?”
劉承宗正看著遠處出神,那邊小十六端茶水走來,跟書院里傳出讀書聲保持同樣的韻律搖頭晃腦。
他轉過頭道:“先生,我覺得檄文與我無關。”
皇帝再怎么下詔傳檄,也輪不著他去入衛。
獅子怎么想,皇帝也不在乎。
小十六過來把茶水放在亭中,被劉承宗揉了揉腦袋。
這小東西的日子過好了,腦袋上短毛長得也好,又黑又亮,身上也干凈許多,再不見過去滿頭蟣子蛋的模樣。
楊鼎瑞端起茶碗吹了吹,笑道:“檄文與你無關,但延邊五鎮巡撫總兵都當領標營入衛,陜西沒什么精兵強將了,如今就看你怎么想。”
他放下茶碗道:“趁勤王軍入衛,南下持鄜州、西出攥慶陽,北面駐綏德,延安府就安全了,待來年入衛邊軍返回,在延綏大做一場。”
有鄜州在手,才有南下耀州、兵出慶陽的路,而慶陽安全,子午嶺這條由固原向延安進兵的必經之路就握在手中,有個戰略縱深。
耀州地屬關中,那邊幾乎未受旱災影響,綏德州則是真正的北大門,能把延綏鎮邊軍鎖在外面。
思路挺好,但劉承宗嘆了口氣,坐在亭邊問道:“先生,明年還不下雨呢?”
安全、地盤,都建立在能種地的條件下,劉承宗如今只占領王莊,不是因為那有王莊堡。
堡壘無非看著高興,每天在石頭堡子里睡醒,能給自己提供一種無與倫比的安全感。
實際上住在石頭堡子里,和住在紙糊的房子里沒什么區別。
不爭一城一地,則可運動消滅官軍主力;只盯著一座堡子,那就是給自己尋了一塊堆滿石頭的墳地。
而是因為那在杏子河流域,水流充足水利良好,能種地。
他們表面上取了朝廷的延安府,實際上能利用的土地還不到半個縣。
地盤都是假的。
只有旱災是真的。
趁楊鼎瑞與劉向禹沒說話時,劉承宗搶先道:“入衛不會順利,否則我還真想讓楊彥昌帶兵入衛,看看東虜。”
劉承宗用‘看看’這個詞,讓楊鼎瑞和劉向禹面面相覷,劉向禹問道:“東虜有什么好看的?不會順利,又怎么說?”
劉承宗不知道該怎么解釋。
另一份記憶里的大明,就算沒他做出這點微不足道的貢獻,也會在崇禎十七年完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