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府西接平涼、東接延安,是他們下一步的進軍方向。
隨師成我跟高迎祥回來,獅子炮也終于落到了劉承宗手里,但三十六門炮據師成我所說,有一部分是給闖營鑄的。
為分配這批炮,劉承宗把高迎祥叫來,問道:“高師傅,闖字旅如今有鑄炮的能耐么?”
“應該有。”
高迎祥說這話時有點不好意思,道:“師大匠鑄炮時,我派了不少匠人跟著學,但他們學不好,在山西一門炮都沒鑄成。”
但他認為前途光明:“我從山西弄來百十個金火匠,打算在獅子灣的山里,再弄個鑄炮場地,多琢磨吧,可能沒師大匠鑄的好。”
劉承宗點點頭,隨后道:“既然師先生說有批炮是給闖營鑄的,三十六門炮,我給你十二門,十一門三百斤的全都給你,再給你一門二百斤的,高師傅覺得如何?”
這么大方?
高迎祥驚道:“三百斤的都給我?”
一下子讓他更不好意思了。
高迎祥想了半天,琢磨道:“要不,我這錢糧,你看看有啥想要的?”
“錢糧我這現在還行,以后缺了再找你要。”
劉承宗擺擺手,非常認真道:“高師傅,這批炮我給你十二門,但你再鑄炮,都要照著那門二百斤的鑄。”
高迎祥有鑄炮的打算,尤其劉承宗還跟他說了獅子灣能熬鹽淋硝,更打算鑄炮了。
但他不能理解,炮威力大點多好啊,為啥非要逮著二百斤的鑄?
即使他不說,劉承宗也能理解他這種想法,笑道:“高師傅我給你算筆賬,二百斤和三百斤,它們在性能上差多少?”
他看了師成我一眼,道:“師先生說,小獅子炮打兩斤彈,平放一百七十步;大獅子打三斤彈,平放一百九十步。”
“散子小獅子一百顆,大獅子一百六十顆,都是放百步。”
劉承宗抬手道:“合口炮彈,不論兩斤還是三斤,都不能攻城,打尺厚夯土也砸不穿;差別只在于多打二十步,多打六十顆散子。”
“重量,卻重了一半,在運送中需要多一頭騾子輪換、鑄造時也多了一百斤銅料。”
劉承宗分析利弊,問道:“為這點射程優勢,合適么?”
“但它更狠啊!”
高迎祥道:“兩門就能頂三門炮用,而且更狠毒。”
“那為何不鑄三門呢?”
劉承宗說罷,抬手道:“高師傅,二百斤三百斤,在戰場上辦的事一樣,更輕便,士兵和騾子就有更多體力能辦別的事。”
“追求狠毒,將來完全可以鑄六百斤的炮,甚至千斤以上的重炮。”
說完,他示意高迎祥在帳中等一會,起身走出去。
留高迎祥和師成我在帳中面面相覷,倆人相視,都很疑惑。
劉承宗這從頭到尾沒碰過獅子炮的人,怎么表現得比他倆這鑄炮的、用炮的,還了解獅子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