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利王的總兵力有限,這個地方多出兩千,其他地方就會少兩千,省了他的軍隊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四處尋找。
為此他派遣擺言走西路直取昌都,親率大軍前來支援,命騎營千總張天琳率軍馳援。
沒想到張天琳還沒到,戴道子就已經帶來前線取勝的消息,而且贏了兩場,讓劉承宗格外振奮。
專門命戴道子過來,在路上給他講述戰斗過程。
聽過之后,嗯……劉承宗不想夸戴道子了。
除了主將干了小兵的事、小兵干了主將的活兒,他的士兵都打得很好。
歪梁子的表現令他喜出望外,但戴道子做的事,也不能說不好,戰果非常豐富,也沒個傷亡,就招降了七百多奴隸兵,還搶了敵軍四百多石軍糧。
只能說跟正常人的選擇不太一樣。
劉承宗騎馬在前問道:“你怎么想的,丟下軍隊,跑到河對岸深入敵后?”
戴道子稍稍落后半步,楞了一下才回答:“大帥,我一直干的都是這個啊。”
“對,但你沒想過,給你的命令是率軍幫巴桑控制軍隊?”
戴道子撓撓臉,對這個問題,他有很多可以解釋的說法。
他是在探查中發現敵軍渡河,原本想在敵軍背后伺機沖擊,但看見更好的機會,才向對岸屯糧營地進攻。
何況他的人言語不通,又和練兵不是一個系統,留在丹巴莊園實際用處不大。
但戴道子什么都沒說,只是一口應下,說自己以后不走遠了。
本來自己就立下了功勛,做的是好事,大元帥的言辭也不嚴厲,興許只是隨口一說,若因自己頂嘴把這事變成壞事,反倒很不好。
劉承宗確實是隨口一說,戰爭太復雜了。
復雜到同樣的情況,不同的做法,有時卻有相同的下場。
單一個扎營水源問題,有人依照水源分散駐扎,輸了;有人集中兵力遠離水源,同樣也輸了。
事關生死是世上最復雜的藝術,一樣的戰術有人能贏有人能輸,甚至在滿足基礎條件下,有時候硬著頭皮往上沖,都能贏。
戰爭唯一永恒不變的真理就是贏,不論打成什么樣,只要贏了就會自會有后人去解釋、去學習。
贏了就是千古名將,輸了就是反面教材。
但學習,學習總有用武之地。
劉承宗在馬背上甩甩韁繩:“不想一直當個隊長吧?等這場仗結束,你們就去中軍營呆半年,學了新東西,我給你尋個好去處。”
“多謝大帥!”
戴道子在馬背上喜不自勝,抱拳行禮后問道:“大帥說的我們,是歪梁子?”
“對,歪梁子這場仗打得不錯,嘿!”
提起歪梁子,劉承宗就不禁露出笑容,這是個獅子軍里的人生贏家,當時讓他狠狠的興奮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