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的第一周很快過去。
11月第二周的第一堂變形課。
麥格教授正在講臺上講述著跨物種轉換的原理。
第四年的變形學比起前三年在難度上有了不少提高,即使是達芙妮、赫敏也開始覺得吃力。
什么?你說謝林?他開外掛的,不算!
在謝林看來,1年級到3年級的變形學課程,說真的,只是在為小巫師們打好基礎而已。
前兩年時間都在學習物質變形術(Transformation)和逆轉變形術(也就是把東西恢復原狀),比如火柴變針、老鼠變鼻煙盒、甲蟲變紐扣、兔子變拖鞋,以及把它們恢復原樣的咒語。
其實只要把理論掌握扎實,把觀想的細節做好,剩下的就是一往無前的自信與決心。只要把這三點做好,就沒什么難度的,畢竟這個部分的課程的目的是,讓小巫師們熟悉變形的基本需求和流程。
別看它們聽起來簡單,不少沒有耐心和毅力的小巫師都倒在這個關卡,比如納威、羅恩之流。
3年級的時候,變形課才在物質變化之中加入了一些粗淺的活化咒(Animation)的運用。以“茶壺變烏龜”作為例子,烏龜必須要顯露一部分生命體的跡象,比如爬行移動和縮進龜殼里。
需要注意的是,甘普變形基本法則里其中一個例外就是魔法不能創造靈魂。
所以,那些被施放活化咒的偽生命體會跑會跳,會對周遭的刺激做出正確反應,會讓人看起來以為它有靈魂,但其實這些都只是假象而已。
真實情況是——這不過是巫師通過魔力為它預設的行為模式而已。
越是高明的變形大師,就能夠在施法過程中預設越復雜的行為模式。
比如麥格教授的巨型棋盤就能夠承載施術者本身的棋藝和戰略能力;比如霍格沃茲四大創始人留在城堡里的盔甲、人物雕像、怪獸雕像,它們則更勝一籌,擁有一部分的思考能力,不但懂得各種搏斗技巧、運用武器戰斗,甚至還懂得自主地依靠戰略去為城堡布防,進行群體作戰,就像一支不懼死亡的鐵血軍隊一般。
相比之下,伏地魔運用活化咒的能力就顯得太過粗糙了,他太過于注重魔力的威力,所以雖然可以把成千上萬的尸體煉制成具有攻擊性的陰尸,但是這些陰尸除了數量多、力量大、防御高之外,并沒有任何的思考能力,只能憑借著本能攻擊,結果鄧布利多一把火就把它們嚇退了。
當然,謝林也不會因此就小瞧了這位原著中的Boss。畢竟,伏地魔真正的實力都是建立在黑魔法和戰斗魔法之上,變形術能有如此水平已經很可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