絮絮叨叨的寫了很多,再交由青環找驛站的人送出去。
這天,吃完早飯,沐辰延說自己找到了一處合適開書院的地方,是原來的舊書院,里面現在只剩下一個先生和幾個學生。
地方是大的,由前人捐獻建成,遠遠比能要得到的大,只是因為沒有錢修繕,顯得破舊。
長安跟沐辰延去看過,轉手賣兩千兩銀子,還有一個要求就是,必須要接納剩下的先生和學生。
沐辰延之前見過,先生姓張,原是一名秀才,能在這種條件下堅持下來的,人品自然差不點哪里去,至于那幾個學生,都是平民百姓家的孩子,能有一個讓他們讀書的地方,他們很珍惜。
以前書院容納了很多學生,從富家子弟到貧民之子,書院落魄后,有更好選擇的就離開了。
修繕書院用了半個月,投入的銀子比買下的還多,再加上購入一批筆墨紙硯,還有書籍,花了不少銀子。
在修繕書院的期間,劉大嬸又給長安介紹了兩座小宅子,都是二進的,但院子寬敞,而且前主人剛搬走,不需要再重新裝修。
其中一座給了顏家,另外一座暫時閑置下來。
三進的宅子是最先掛牌的,長安和沐辰延先搬了進去,依然是稱的沐府。
在顏家也搬進兩進的宅子后,書院竣工了,名字是長安和沐辰延一起想的,叫:嶸勤書院。
書院很大,把原來的后門重新修改了一下,為嶸勤女學,男學那邊重新開了一個側門,兩個書院之間隔了一堵墻,互不打擾。
外界一直在觀望的人,見這個被盤出去的書院,竟然還隔了一個女學出來,都有些好奇,更多的人是不看好,這女子無才便是德,進什么女學?
而且這年頭,普通百姓供一個兒子上學就已經很困難了,誰還能把女兒送去讀書?
嶸勤書院沒有管這些外界的聲音,而是在忙著聘請先生。
暫定男學先生十五名,女學先生五名。
學生所學,兼數、書、禮、樂、御、騎。
招聘的地點就在書院大門口,男先生和女學生是分開的。沐辰延和顏茂臣負責男先生,長安和顏素負責女學生,同時還負責書院廚子,灑掃工人的招聘。
書院的衛生,花園由灑掃工人負責,學堂和住宿則由學生輪流打掃。
書院采用的是每半月兩天的休假,其余時間,是都需要住在書院的,每四人一間宿舍。
……
男先生那邊長安不知道,但她這邊,確實遇到了些困難,來應聘的女子,要么學識不夠,要么見識她看不上,她既然辦女學,教導出來的學生,她希望是明媚驕傲,而不是仍被壓在女德下。
其中一個來應聘的是一個中年女子,長安問她,“女子該是什么樣的?”
那女子很驚訝地看向她,似乎覺得這是無需問的問題,因為女子,就該:“溫文爾雅,以夫為天,伺夫養子。”
長安當時只是笑笑:“你不適合我們這里。”雖然這個女子的學識不錯,聽她自己說,是來自淮陽,父輩是大家族,后來落魄了。長安覺得,以這個女子的說法,若不是落魄了,來這里做女先生,她都覺得是拋頭露面,羞辱自己了。
其實來應聘的人不少,畢竟她開的酬勞豐厚,每月十兩工錢,提供每日三食,也可以提供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