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意料的是,聽到打算讓李駿暫時代管鑄華私募,呂思思雖然肉眼可見的不太高興,但終究沒有反對;其順從程度,讓楊鑄差點以為自己中了趙林的離間計。
不過一個星期后,李駿遞過來一份內部業務梳理報告,讓楊鑄差點想要發飆。
這份報告指出,鑄華私募自成立以來,除了向國內輸送那120億美元的主營業務之外,為了引人耳目,在這一年里,也開展了一系列投資業務。
只不過,似乎是呂思思在這一塊并沒有天賦,手底下那幫子人水平也委實有限,短短一年時間不到的時間,投資的17個項目里,竟然有11家都被套牢了——準確說,是意圖孵化那11家企業,并推動其IPO進程,結果因為種種原因,沒有任何結果。
如此也就罷了,畢竟楊鑄當初成立這家私募公司,其實也沒奢望它掙錢,那些打掩護的投資項目失敗也就失敗了。
但是……
按理來說,在當前的大環境下,看到這11家企業發展受挫,投資人應該壯士斷腕才對;但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這位混血美女視乎好勝心過強的原因,人家偏不;反而繼續追加投資,投完了A投投B輪,投完了B輪投C輪;
什么!?
C輪投下去還是不見起色?
OK,D輪我繼續來!
在這種不撞南墻不回頭的氣勢下,鑄華私募對這11家企業進行了少則2輪,多則5輪的追投;甚至拿出了戰略投資的架勢,把鑄投國貿北美分公司和共助網的部分資源向某些項目傾斜。
其實如果僅僅只是這樣,楊鑄倒也不會多生氣,指不定還會對這位美女多加贊賞——無論什么行業,越固執乃至偏執的人,越容易成功。
可是……
以各種名義把鑄投國貿北美分公司和共助網的資金截流,并投入到這些項目里去,挪用額度更是將近3億美金,這就讓楊鑄完全無法接受了;
要知道,就算底子同為一家,但公司之間各有各的章程,除非是楊鑄許可,否則萬萬沒有這樣財務串聯的——這等同于挑戰楊鑄的地位,而且楊鑄有充足的理由懷疑呂思思在中間進行利益輸送,乃至公飽私囊。
不過,等到楊鑄看到附著的財務支出明細,卻又有些拿捏不準了。
報告里顯示,去年年底鑄投國貿和共助網扎帳之際,由于無法挪用兩家公司的賬面資金,呂思思以私人借款的名義自己掏了1600多萬美元并入鑄華私募賬上,并且一股腦投入了某個項目的D輪融資里去——根據評估,這1600多萬美元基本上掏干了呂思思所有的個人資產,畢竟算上干股分紅,她目前每年也就是300多萬美元的收入而已,加上以前她跑海沉淀下來的資產,差不多也就是這個數。
想起前幾天這位混血美女撿藥時那副摳搜模樣,楊鑄有些牙疼的咂了咂嘴……這貨究竟是真有問題呢,還是純粹的一根筋?
………………
第二天。
呂思思看著楊鑄丟過來的那一疊資料,很有些委屈地說道:“老大,我這是在像你學習,在鑄投國貿北美分公司的戰略框架內,在做多頭投資啊!”
說完,指著資料上的那一列名單說道:“喏,比如這家制冷科技公司,我做的是成長投資——畢竟咱們無論是現在的鑄華速凍食品系列,還是馬上就要進入歐美市場的野生菌食品,甚至是豆奶產品,都需要空間更大、壓縮機功率更大、故障率更低的制冷設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