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當高層們放出這句話的時候,就在預示著咱們國家要來一場潤物潛無聲的【新三線工程】了。”
程永剛別有意味地笑了笑:“哦?新三線?這個說法有點意思。楊總年紀輕輕,倒是很有自己的一番見解嘛!”
楊鑄哈哈一笑:“程主任莫要取笑我。”
“事實上只要打開華夏地圖,再與各地政府出臺的政策和近幾年的動作相對應,自然知道國家在這一塊下的是什么棋。”
程永剛仿佛被勾起了興趣的樣子,遞了一根煙過來:“愿聞其詳。”
楊鑄接過煙點燃,感受了下肺部傳來的柔和刺激,想了想說道:“咱們還是根據地理位置來分吧。”
“如果打開地圖,配以產業數據做涂色,咱們就會發現沿海的所有重要海港地區和海運便利的城市——諸如魔都、深城、廣州、山城;主要發展的都是外貿、金融、地產和高新科技等行業。”
“其中的道理嘛,雖然的確有區位優勢的原因,但更多的則是國家在主觀上就打算把它們變成第三產業的經濟引擎。”
“而以珠江三角洲為代表的華東地區,則側重發展的是第二產業的輕工制造;”
“西南四省,由于地理環境原因,除去礦產資源外,主要側重于發展第三產業的旅游業。”
“西北五省,則是完全在側重于資源開發,但不排除未來會人為構筑一條新的陸上經濟帶,打造幾臺新的經濟引擎”
“而東北三省,大家都清楚,老牌的重工業兼農業基地了,雖然現在經濟態勢變了,那里喪失了區位優勢,但未來必然還會繼續往一二產業側重,而且是重工業為主、農業為輔。”
“至于華中地區和我們齊魯所在的華北地區……”
“其實是跟東北形成一個產業協調,不過我們是農業為主、輕重工業為輔罷了。”
說到這,楊鑄做了一個簡略的總結:“如此一來,大家會發現,在政策的刺激和地方政府的扶持下,咱們國家幾乎所有的產業分支都有一塊或者幾塊自留地。”
“也就是說,加入發生了大規模的經濟戰,即便在初期華夏潰不成軍,那咱們每個產業至少都留著火種。不至于像一些小國一樣,因為產業單一,被西方國家死死捏著脖子。”
看了看旁邊幾個年輕人恍然大悟的樣子,楊鑄笑了笑:“所以……剛才我聽聞曾少言語之中對我們齊魯頗有瞧不起的意思后,才會如此失望。”
“試想帝都作為華夏的政治中心,連曾少這等人物都這么想,那么過個十年二十年,那些為政一方的父母官,會不會讓父輩的一片良苦用心打了水漂呢?”
這句話雖然說的輕飄飄的,但其中的失望之意卻讓曾勇覺得屁股下有些發燙,當即狠狠瞪了自家那個不成器的兒子一眼。
程永剛哈哈一笑,拍了拍曾勇的肩膀:“老曾啊,早就讓你不要只研究技術了,這下好了,被楊總小看了吧?”
聽到程永剛這句半解釋半解圍的話,楊鑄恍然大悟,原來是技術官員啊,我說呢。
隨著陳永剛和李駿的插諢,幾人間的氣氛好了許多。
等到程永剛覺得氣氛差不多了,便揮了揮手,把幾個如坐針氈的小年輕趕了出去,這才笑瞇瞇地對著楊鑄說道:“楊總,實不相瞞,今天之所以半路轉場,是聽聞你在這里,于是見獵心喜。”
“跑過來呢,其實主要就是想問一聲,你那國貿項目的B計劃……需不需要我們幫襯一把啊?”
楊鑄一驚,自己倡導的B計劃只有林雄等少數幾個人看過,這位程主任又是怎么知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