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咱們的咖啡形態既要有新意,又要有充足的使用場景,更要滿足他們的裝逼需求——比如這樣,國外不是開始流行起了星期襪么,咱們來個星期咖啡,用一個大盒子裝滿14劑咖啡,上面標注好建議飲用時間,用具有視覺效果的一次性創意小瓶裝起來;”
“從周一到周末,每天喝不同配方的預調咖啡;白天和晚上,也是不同的口味;”
“比如周一的白天,咱們提供【中焙波邦】+【深焙卡蒂姆】的拿鐵預調咖啡;這樣的話,香氣濃,適合在辦公室里裝逼;”
“周二的晚上,咱們提供【輕焙波邦】+【中焙卡蒂姆】的卡布奇諾預調咖啡;這樣的話,不但口感輕,咖啡因保留的比較多,可以用來熬夜;”
“等到周末白天,咱們提供【輕焙波邦】+【中焙鐵皮卡】的意式濃縮與調咖啡;這樣的話,口感和香氣都非常豐富,用來在親朋好友間顯圣是再合適不過了!”
“品牌核心廣告語嘛,我想好了——就叫【最懂華夏人的咖啡】怎么樣?反正現在廣告法還沒有禁止這些詞!”
說道最后,楊鑄干脆把后世大名鼎鼎的“三頓半”咖啡的思路修改了一下,連著營銷和傳播邏輯都全盤托出……
………………
聽著楊鑄嘰里咕嚕說了一大堆,林可染的眼睛越來越亮。
雖然沒有經過市場驗證,但這種“半專業性”的預調咖啡顯得頗有調性,只要搭配好產品說明書,在科普之余,完全能滿足年輕人現階段裝逼的需求;
最重要的是,只要做好品控并且大賣,無形中就提高了華夏未來咖啡行業的準入門檻——基于競爭方面的商品的迭代,都必須要在某個方面對前者進行超越才行,不管你愿不愿意,到時候在品質和口味上最起碼也要跟這款咖啡產品相差不大才行,這就非常有利于華夏咖啡行業的良性運轉。
最妙的是,由于楊鑄對新品咖啡的定價并不算高,這就必然使得產品原料中會大量使用品質最不好的卡蒂姆品種,因此原料端也不會產生明顯的積壓作用——如果配方調配更用心點,完全可以實現原料零庫存積壓的效果。
至于未來嘛……
競爭肯定是免不了的,但是楊鑄的產品定位決定了這款新產品……不,是這個新品牌具備了明顯的升級空間;
只要具有威脅的競爭對手出現,新品牌大可以通過原料升級+配方升級的方式,維持自己的市場競爭力,憑借著原有的市場地位和心智影響力,有很大幾率挺過一次次挑戰;
再加上楊鑄對于滇南小粒咖啡種植業的野心她是知道的,等到市場端的效果一出來,完全有充足的動力反作用于原料種植;
即便是滇南小粒咖啡的種植規模太大,市場反作用力不足以快速調控滇南這邊的品種優化——怕什么,咖啡樹最佳經濟產出期只有十年,等熬過了十年后,大范圍更替為產量低但品質優秀的品種不就行了?
想到這貨輕輕一個動作,不但輕而易舉地解決了新產品的問題,更是在那諾大的棋盤上輕描淡寫地布了一顆可攻可守的棋子;
林可染忽然很后悔;
自己當初剛入希望集團的時候,父親和李叔叔明明好不容易才壓著這個滿肚子稀奇古怪知識的家伙,讓他教自己的來著。
想到以前自己極為排斥的事情,現在卻成了求而不得的奢望,
林大小姐的內心不免地五味雜陳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