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身上的公文都遺失在船上。
不過庾獻也不是糾結的人,帶著庾小獻趁夜隨便尋了個大戶人家,在人家廂房中湊活了一晚。
半夜的時候,庾小獻偷偷起身出去了一趟。回來的時候,身上多了一個包袱。動作一大,就傳來清脆響動,顯然是偷了不少財物。
庾獻想了想,裝作全然不知,閉目睡去。
第二日的時候,庾小獻托詞要準備些干糧吃食,自己去城里采購了一番。
庾獻趁著庾小獻沒注意的時候,將他買回來的東西打開看了。除了一些常見的干糧吃食,還有一包從藥店買回來的散碎的淡黃色粉末。
庾獻湊上去一聞,一種硫磺的刺鼻氣味就傳了過來。
庾獻想了想,臉上露出了似笑非笑的表情。
兩人匆匆上路,艱難的跨過蜀道,一直走到了漢中附近。
庾小獻的包袱中又多了另外一個紙包,里面放著另外一種粉末。
——硝。
庾獻呵呵。
就差木炭了。
這是打算把自己炸死?
也正是這兩樣東西的出現,讓庾獻越發確定了一件事情。
眼前這個庾小獻,真的簡直是自己的翻版。
不但性格和自己極為相似,就連頭腦中那些后世的知識,也都知道的清清楚楚。
他不但知道董卓以后會成為太師,還知道搜集材料調配火藥。
至于為何會出現這么一個逆天人物。庾獻已經隱隱有了答案。
這必然是自己在構筑智障之盾的時候被人偷學了去。
庾獻原本以為智障之盾上展現的東西支離破碎,又閃爍不定,根本是無法被學走的。
但顯然,自己所做的一切,都落在別人的眼皮子底下。
那人不但知道自己懂得這個法訣,還故意讓自己時不時處于黑暗未知的環境。
任何人出于這種條件下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保護自己。
對于庾獻來說,手頭上的技能再也沒有比能讓吳起絕望的“智障之盾”更好的防御了。
在庾獻努力構筑自己防線的時候,那個人就抽絲剝繭一樣從中提取了庾獻的知識,最終惡作劇一樣的制造出來一個庾小獻。
隨著庾獻對局面破解的越來越多,他終于看透了眼前的迷局。
“名”、“福”、“祿”這三關,看似是獨立的考驗,但其實只是器魂女子密密編織的一環。
她在不斷的了解自己的做事手段、讓自己對抗自己、抽取自己的知識,最終才喂出了庾小獻這個怪胎。
那看似獨立而意猶未盡的三關合一,給自己的就是眼前這樣一個局面。
庾獻面色素然的看看洛陽的方向,他毫不懷疑自己將會在那里遇上董卓、董白、徐晃、楊修、袁耀、陳霆……
庾獻的目光,再看看那個面色從容的咽下劇毒,又雄心勃勃想要炸死自己的庾小獻,他的嘴角不由露出一個笑意。
這一切,還真是越來越有意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