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蜀道本就難走,管亥化為人形的時候,還算敏捷。
可是現出原形之后,跑起路來就驚險了許多。
好在庾獻也有點鍛體的基礎,趁著這個功夫,一邊牢牢坐穩,一邊整理著葫蘆中學到的東西。
幾個兵法的事情,庾獻已經在“祿”字關弄清楚了。
技能不是放不出來,而是缺乏足夠的殺伐之力。
自己對兵法理解的越深,消耗的殺伐之力越少,對兵法的理解越淺薄,消耗的殺伐之力就更多。
這也是庾獻一開始,誤認為劇情殺得來的技能學不走的原因。
除此之外還有以五德修自身的法門,八門金鎖陣一套,以及吳起視為珍寶的智障之盾。
幾種兵法的強大已經不必贅述,光想想李肅苦逼的背著一個“聞風望氣”,所以遲遲掌握不了兵權,庾獻就時不時偷著樂一會兒。
五德鍛身的法門是儒家的不傳之秘,只有五德齊備,修到高深的程度,才可以轉修功德,掌握生民之力。
庾獻沒有在這條路子走下去的想法,對目前的情況已經十分滿意了。
他只打算修個馬馬虎虎,不至于被人偷襲鉆了空子就好。
那一套八門金鎖陣,算是徹底讓庾獻開了眼界。他沒想到這一套簡單的陣法,用到合適的地方,竟然能有這么逆天的效果。
庾獻對八門金鎖陣體會甚深,這是庾獻打算以后重點學習的一個法門。
再就是吳起的智障之盾了。
這個智障之盾以對天地大道的認知為屏障,修道人若是強行攻打,無異于對抗天地規律,和經歷一場天劫費的功夫差不多。若是武人執意破開,也要花費極大的精力。
這是庾獻最為信賴的保命技能。
和這些從葫蘆里得來的收獲一比,庾獻本身那“春生萬物生”的道家法門,反倒不起眼起來。
想到這里,庾獻頓時有些難以取舍。
道家的法門還是很不錯的。
等到修煉到精深,絲毫不遜色于任何法門。
“五行淬煉”、“陰陽觀照”、“元神出竅”、“神思交感”這四條路線,每一種走到最后,都別有一番天地。
何況不管是道術、兵法、還是儒門做功德,這都是水磨功夫,需要一點點的積攢體悟,提升能力。
這世間的法門大多都是入門簡單,但是修行到高深極難。
庾獻要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到最后,很可能會學個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
庾獻在管亥背上糾結了好一會兒,才算拿定了主意。
“五德的修煉,要每日三省吾身。除了拷問內心,還要砥礪自己正直的品行。這個說簡單簡單,說難也難。既然不好入手,不如先放放。”
“兵法需要殺伐之力,我就算暫時沒法訓練一支道兵,也得設法弄一些精銳士卒,源源不斷的供養我這殺伐之力。只是,這也不是倉促間就能做到的。”
“只有春生萬物生的修行,我有那件東西在,足以讓我繼續提升法力。以后……,或許還有依賴這身道術的時候。”
庾獻拿定主意,心情舒暢了許多。
他看著管亥,好奇的問道,“你說你是大賢良師的坐騎,那我有點想不明白了,你有這么明顯得缺點,那大賢良師為何還要用你?”
管亥聽了,微微沉默了一會兒。
隨即平淡的說道。
——“因為大賢良師告訴我,我們做的本來就是很難的事情,所以……”
——“就只能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