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獻誠心誠意的對荀攸說道,“還望公達指點。貧道山野之人,不知道這么多關竅,公達若不細說,恐怕就要錯過這段機緣了。”
荀攸笑笑,“也不是什么了不得的東西。但凡家中出過三公的,知道這些不難。”
荀攸這話真是有點站著說話不腰疼。
庾獻很識趣的恭維了一句,“天下有多少高門出過三公?”
荀攸臉上謙遜依舊,他岔開話題說道,“三公代替天子處理國政,有天命氣運的照顧。不過這到底是福是禍,還是要看你自己怎么去做。如今董相國身上也有天命,你覺得他的未來如何?”
庾獻對天命倒沒什么迷信的。
說到底,這種東西也不過一種少數人才能享用的高級資源。
同時,高收益也帶著高風險。
不過庾獻對這些都不在乎。
只要能再修行功德,達成“三運加身”,那自身的實力就會迎來爆發式的增長。
這才是庾獻看重的。
當初庾獻以吳起的身份對付田和的時候,就體會過這種狀態的強大。
他的死陣不但刷不死田和,反倒讓田和越發強大,甚至連概率極低的生機都被觸動,讓田和得以返老還童。
荀攸正和庾獻說著,王允等人已經迎了出來。
荀攸看著王允,低聲說道,“司徒王允身為三公,對漢室忠心耿耿。他有天命,也有多年為官的功德,還有自修的五德之術。他也是三運加身之人,你覺得他有什么了不起的地方嗎?”
庾獻有些弄不明白,荀攸想表達什么意思。
“公達的意思是?”
荀攸一點一點,極為慎重的說道,“天命是莫測無常的,我們根本就猜不透。董卓這樣的奸賊也罷,王允這樣的忠臣也罷,都有各自的天命。成王敗寇,無法一概而論。”
庾獻微微皺眉,他來不及細加思索,順著荀攸的目光審視著急急趕來的王允。
這王允身上有天命,庾獻還是覺得比較靠譜的。
畢竟他身上有終結董魔王的宿命。
只是這貨看上去實在是好弱。
庾獻想著,試探著向荀攸打聽道,“這火德氣運,必然也有強弱之分吧?”
荀攸笑道,“哪有什么強弱之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切還要看自己。”
庾獻心中暗暗盤算,這又和李肅說的有些不符了。
按照李肅的看法,這王朝氣運也是一種和殺伐之力一樣的重要資源,用不同的寶器承接,得到的好處會有明顯的區別。
但是按照荀攸的說法,似乎天命只是一種身份的象征。
有天命的認可,就有登上舞臺爭斗的希望,最終如何還是要看自己的能力。
庾獻想到這里,試探著向荀攸問道,“按照董相國的意思,太史令選了良辰吉日之后,貧道就要為大漢調理火德氣運。這里面有什么說法?貧道又如何承受這王朝氣運。”
荀攸不在意的說道,“自然是以官印為憑。到時候國師捧著朝廷給你的官印,去郊祭上天,自然有火德氣運加持。”
庾獻聽到這里心中微動,果然還是要用到“器”的。
只不過在荀攸口中,這“器”指的就是朝廷的官印。
庾獻不動聲色的說道,“這官印難道沒有什么區別嗎?朝廷決定的倉促,恐怕來不及制造我的官印,不知道我拿著旁人的印有沒有效果。”
荀攸搖搖頭說道,“這我就不清楚了。”
他對庾獻的這個腦洞也有一些好笑,“還從來沒有承接火德氣運的人,拿著別人的官印去做的。”
接著隨口說道,“我朝之前雖沒有國師,但既然是董卓親口承諾的,想來他應該會大力支持。說不定你還能得個金印紫綬,這可比銀印青綬強多了。你不妨等等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