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獻聽荀攸說完。
暗暗和李肅的說法印證。
他心中漸漸有些明悟,能從這場祭天中得到多少好處,果然還是要看寶器的程度。
庾獻心中隱隱有些猜測,莫非那王朝氣運是一種類似于神道信念的東西?
只是自己該用什么寶貝去承接好呢?
庾獻這才覺得有些捉襟見肘,實在拿不出什么好東西。
那個神秘的木匣珍貴無比,能不動用還是盡量不要動用。
至于庾獻現在能想到的寶貝,最合適的自然是李肅的功名葫蘆。
那功名葫蘆乃是上古圣人的肺臟所化,承接這種神道信念的東西,最合適不過。
其次就是藏在董卓相府中的人道之寶,度量衡中的“斗”。
那件東西蘊含了人道之中容量的規則。
任是什么人道制造的東西,都能納入一斗之中。
用來收斂這些神道信念,說不準還有奇效。
到底該去偷哪一件好呢?
庾獻正舉棋不定著,王允已經帶著一些年輕人來到跟前。
這是私下的場合,王允自然要先對庾獻行禮。
“弟子見過恩師。”
“嗯,起來吧。”庾獻滿意的點點頭,順便掃了一眼旁邊驚訝的荀攸。
荀攸看著王允愕然的問道,“王司徒,你這是?”
王允起身,這才對荀攸哈哈笑道,“公達不知,我已經拜入到鶴鳴山門下,潛心修道。以后說不得就要拋棄這些俗事,悠游山林去了。”
荀攸聽了恍然,“原來如此。”
接著向王允拱了拱手,“佩服佩服。”
跟在王允的年輕人還有些奇怪,這荀攸怎么會說的是佩服?
這和佩服有什么關系?
王允卻心知肚明。
知道自己碰瓷兒鶴鳴山的打算被人看穿了。
他老臉微紅,掩飾一般的解釋道。
“國師乃是跟隨治頭大祭酒重玄子修行長生術的道人,我雖然資質駑鈍,修行又晚,不敢說能延年益壽。但是能讓身子輕便幾分,恢復一些活力,也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說完,王允趕緊擺手,招呼眾人向里面行去。
荀攸則微微搖頭,對王允看輕了幾分。
說起來道家原本和儒門乃是一派,都是脫胎于上古方士。
直到如今,兩家修煉的套路都還有些對方的影子。
比如說都看重對五行的修煉。
儒家是修五德,強自身,攻伐之力也很值得一看。
道家則是追求天人合一,煉化自然中的五行,等修煉到高明,甚至會有搬山道人那樣的怪胎。
當年的方士之所以決裂,分為道門和儒家,兩者的分歧,不就在這長生術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