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可是想三娘子了”
所謂“三娘子”不過是他隨口一謅。
沈棠不是有個“未出五服的阿姊投奔河尹親故”嘛,重點是這么一個人而不是齒序。
她道“是有點兒。”
顧池接嘴說下去,刻意將聲音提高了點兒,保證幾個官吏都能聽到他們的對話“主公也不用太擔心。我們已經來了河尹,此處也就這么大,找個人應該不難”
沈棠嘆息道“希望如此吧。”
其中一名官吏也算識趣。
“沈君可是要尋人”
沈棠點頭“嗯,有一個未出五服的阿姊,早年若非她心善伸出援手,我怕是活不到這個年紀,更別說有今日成就。之后阿姊隨父母離開,據聞是來了河尹。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想著如今略有家底,便想與阿姊團聚,好好報答當年恩情。”
官吏聞言臉色稍霽。
想著這位新郡守也不是毫無優點。
懂得知恩圖報,人品也不會太爛。
官吏又問“那位娘子哪年來的”
沈棠不太確定。
“有可能是兩年前,也有可能是三年前先前各處打仗,消息不便,我也不是很清楚。”沈棠面露慚愧之色,給予的信息也非常模糊,但官吏并未因此就繼續降低好感度。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哪怕是太平盛世也不好通訊往來,更別說是人人自危、朝不保夕的戰亂時刻了。
光是活著就極為不易了。
“沈君莫急,查過戶冊便知道了。”
沈棠點頭“嗯”了一聲。
為了多看看浮姑城的情況,沈棠刻意讓官吏帶著自己多繞半圈站城墻上看到的,與近距離看到的,視覺沖擊不一樣。
看著城中五六成的危房,不敢想庶民是怎么靠著這些屋子遮風擋雨、避寒祛暑。
這場初雪,不知會凍死多少人。
沈棠刻意讓自己不去想這個問題。
為了將戲演得像點,沈棠讓康時、祈善幫自己去查戶冊名義上是找尋“阿姊”下落,實際上是為了抓尋幾家“富戶”的小辮子以他們在河尹的囂張作風,不可能不留下案底。
若是以前,這些人或許會銷毀證據,一把大火燒個干凈,來一個死無對證。
但河尹在他們手中掌控太久。
被他們打壓搞死的所謂“郡守”也不下五指之數,沈棠一個十二歲的毛頭少年能成什么氣候河尹這片地方是他們說了算,國主的御令也不好使。囂張跋扈,自然不懼。
康時被堆積的灰塵嗆得直咳嗽。
隨便拿起一卷,借著窗外的光看了眼,道“這還用得著專門來找一抓一把。”
祈善“先不管這個,全部收起來。”
翻出一卷丟進木框一卷。
康時看著上面已經有些模糊的字跡,簡書存放有些年頭,邊緣角落還生了霉,由此可見它在這屋子堆了多久。受害之人,無處可伸冤多久。每一卷都淌著庶民的血淚。
褚曜、共叔武和趙奉負責安頓他們帶來的人,從中挑選精銳,補充空蕩蕩的治所。既然在河尹落腳扎根,該有的都要安排起來。再過一段日子,治所會相當“熱鬧”。
另外,還有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