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文彥這狗東西死得糊涂
倘若斗將沒有民間藝術加工,便意味著沈棠跟公西仇實力不分伯仲,而沈棠相關情報又確實有“男生女相”的標簽。因此,斬殺蔣傲的人,極有可能就是這名少年。
這名少年還是他師兄宴安看好的。
思及此,鄭喬心中添了幾分懊悔。
當年沈棠沒跟吳賢幾個來行宮論功行賞,自己應該警覺的,只是那時候存了讓沈棠牽制吳賢和谷仁幾個,便對此子沒有多加關注。之后沈棠在十烏手中守住了隴舞郡和永固關,但那時候鄭喬已經失去了對地方的控制。如今,沈棠倒是羽翼豐滿了
他眸光閃爍著危險。
有一朝臣道“國主猜測是沈幼梨”
鄭喬糾正“是篤定,定是此子所為。對于沈幼梨此人,你們可有什么想法”
眾朝臣面面相覷。
“只隱約聽說此人名聲不錯。”
“坊間傳聞是濁世君子,仁義并重。”
“似乎與鄰里關系不錯”
除了秋文彥那個大冤種。
朝臣絞盡腦汁去挖掘沈棠相關的記憶,只是沈棠這些年一直低調,治地又在鳥不拉屎的窮苦邊陲,除了一副好名聲和曾經曇花一現的高端戰力,并無其他可說道的。
鄭喬不耐煩道“孤不是聽你們如何宣揚此人仁善,而是問你們如何處置此子”
這時候,有個朝臣提出了大膽想法。
黃烈聯軍這么多成員,幾乎各個都跟鄭喬有血海深仇,他們的仇恨值只會更高,不會消除。不過,沈棠不一樣啊。此人從揚名到如今,跟鄭喬是井水不犯河水,也未聽聞什么仇恨。不僅沒仇,鄭喬名義上還提拔沈棠,任命十二歲的少年為一方郡守。
要知道這個時代出仕有著嚴苛門檻。
家世、相貌、能力、天賦,不可或缺。
其中出身又是重中之重。
而沈棠走馬上任可沒有考慮過這些。
換而言之,是鄭喬給了少年踏入仕途,一展才華的機會。這份知遇之恩,說大不大,但說小也不小。朝臣的的提議私下許諾沈棠好處,將這人策反了。屆時里應外合,沈棠一人獨吞鏟除叛軍聯盟的功勞。直上青云,名利雙收,何樂而不為呢
鄭喬垂眸思索。
仿佛在認真思考這個建議的可行性。
其他朝臣覺得荒誕,這個沈棠一看就是愛惜羽毛如性命的君子,至于是真君子還是戴著真君子面具的偽君子,姑且不論。人家會為了鄭喬的許諾,而做出變節之事
不過,還真說不好。
鄭喬不知出于何種考慮,答應下來,還專程派了使者偷偷過去。除了沈棠,還有一樁事情要商議,關于魏壽的。此前魏壽疑似變節,鄭喬才派了蔣傲過去壓陣盯人。
誰知沒幾日,蔣傲就死了。
很難說這是巧合還是早有預謀。
不少朝臣倒是傾向是“預謀”,魏壽的問題很大。理由也充分,距離沈棠跟公西仇在孝城戰平也才過去幾月,這么短時間,如何一再突破由此可知,對方實力至多是十五等少上造境界,而蔣傲是十六等大上造,盡管只差一等,二者卻隔著天塹。
若無魏壽做了手腳,于情于理,蔣傲都不可能如此隨便就陣亡,還被割去首級。
當然,也有少部分對此持懷疑態度。
鄭喬也屬于少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