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庶民又不知道怎么看資質。
在女嬰長成前的投資都要承擔風險。
每個女嬰對于他們而言都是豪賭。
資質這點,男嬰女嬰概率等同。
在同等條件下,男嬰長大之后沒有修煉資質,也能成為家庭勞力,反觀女嬰在這點就差一線,養女嬰的收益比男嬰小點,但風險更高。民間棄養女嬰之風雖有遏制,但并未徹底杜絕干凈。祈妙是女醫,專門給婦人看診接生,確實能機會收養這么多女嬰
自然,也有心思陰暗之人。
“爾等愚民如此天真,這天底下有什么幾個官是好的誰知道他養這些女嬰,是為了積德行善,還是為了日后給自己謀利這些女嬰長大成人之后,用處可多著呢”
“這能有什么用處”
自詡聰明之人僅是哂笑,不解釋。
但也有人持不同意見“但我怎么聽說,那間善堂并不禁止女嬰生父母來認親”
若祈相別有用心,特地設這一條作甚
真存陰暗心思,肯定要買斷關系以絕后患,特地設立這條規矩,不擺明了告訴這些棄養女嬰的父母,這孩子只是暫時替你們養著幾年,你們若愿意要回去,孩子也愿意跟你們走,你們隨時都能跟孩子一家團聚
這話將一些陰謀論扼殺在了萌芽狀態。
還有好事者專門去城外善堂求證。
此地果真收養被拋棄的女嬰,也不禁止父母認回親骨肉,但有前提,孩子愿意走。這事兒一鬧,最大的反饋就是善堂門口的女孩兒多了。有些還是深夜時分偷偷丟來的。
有幾個孩子身上連個襁褓都沒有,渾身光溜溜的,被發現的時候已經爬上了蟻蟲。慶幸孩子哭聲夠大,驚醒了值夜的仆婦。
“唉,真是挨千刀的”
仆婦將孩子身上的蟲子輕輕拂去。
脫下身上的外衫將孩子裹住。
“棄養便棄養了,怎得連一身衣裳都吝嗇給孩子真是畜生,想讓家長給養孩子,盼著瓜熟蒂落那一日跳出來摘果子吃,也不想想自己有無這份本事”另一個仆婦打著燈過來,一看這架勢便都明白,氣惱地咒罵幾聲,跟著又無奈沉沉嘆氣,目光憐憫道,“光這兩日就收了二十二個孩子了,這些人怎么管生不管養的真是可憐的娃兒,讓阿嬤抱抱。”
“杜鵑之流”
估計是聽到坊市說祈相的善堂養女嬰,便都存了占便宜的心思。不管女嬰日后是有資質成材了,還是沒有資質被養大,他們都不虧。孩子小的時候最難帶,長到五六歲就能幫家里干農活,帶更小的姊妹兄弟,橫豎他們都不虧。甚至還有兩個拋棄男嬰的。
女嬰都養了,男嬰不更該養
善堂的做法是報官。
找得到男嬰父母就送回去。
找不到就送到其他的官方善堂養著。
被送來的孩子也不是都康健,有些病懨懨的,面黃肌瘦,骨瘦如柴,偏偏腹大如孕,一看便知蟲病嚴重,吃下醫署開的打蟲藥,拉出來許多長蟲,仔細照顧才沒夭折。
祈妙聽到消息,面色發愁。
“阿父,這該如何是好”
此風若不遏制,善堂難以為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