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善道“什么如何是好一個孩子要十月懷胎才能瓜熟蒂落,他們愿意替祈氏添丁進口,那便讓他們繼續送,繼續生,累得又不是咱們父女倆,只需出錢罷了。這么多孩子,總有一個資質心性都好的。日后你若不愿意成婚,便收養其中最合適的那個。即便不收養,這么多孩子也能給你養老了。”
祈妙“關鍵是,怕養不起。”
祈善終于抬起頭“養得起,你阿父的身家厚著呢,別說一兩百號吃不了幾個錢的女嬰,便是千號成年男丁都養得起。”
祈妙“”
府上賬目一直都是她在管理。
阿父除了正常進項,還有很多來路不明的收益,她一度懷疑祈善是不是真貪污了。
“這事兒不用管了,為父會處理。”
祈善的處理方式也很粗暴。
直接挑幾個“幸運兒”抓去送官。
只要證明這些人不是真的窮到養不起孩子,他們的行為便構成了遺棄,康國律法是禁止這種行為的。輕則打板子,重則打了板子再吃牢飯。祈善自然讓他們都享受了。
誰抱著孩子遺棄善堂,誰承擔主責,其他人作為從犯享受減半待遇。行刑之人手藝極好,一通板子下去,保證不傷及他們性命的同時,讓他們屁股鮮血飛濺,血肉模糊。
幾次下來,立竿見影,跟風之人驟減。
善堂收養女嬰的頻率恢復了正常。
額
其實也沒正常多少。
隨著祈妙醫術愈發精進,出診愈發頻繁,她帶回來的女嬰數量也在上漲。看得康伯歲她血緣上的親父,名義上的表伯都看不下去了,借著兩家走動的機會,暗中告訴祈妙少收養幾個。這些孩子未必都是被棄養的,還有不少是父母想推脫責任的。
祈妙如今面對康年不再忐忑緊張。
她只是道“賭不起這個可能。”
存著占便宜心思的父母,也不會好好善待女兒的,反正家里養得起,帶回來無妨。
祈妙油鹽不進,康年也沒法干涉。
“以前怎不知你有這樣的喜好”他嘆氣。善良雖好,但也要用在正確的地方、值得的人身上,用錯了只會拖累自身,被人攻訐誤會,嚴重的甚至會陷入萬劫不復。
恰如少年早夭的真表弟祈善。
“這不是喜好,我只想救人而已。”
她沒有在朝堂左右風云的能力,也不擅長那些,但她也有自己擅長的,她可以救下更多在鬼門關徘徊的婦人,她可以讓很多嬰孩免于早夭的命運。看,她也有能做的。
養貓和善堂風波剛過去,各地折沖府調兵也調得差不多了,收到符契往坤州行軍。
這些消息并未明旨下達民間。
王都鳳雒仍如往昔那般熱鬧繁華。
但也有門路比較廣的,暗中關注此事,例如方衍一行人。他們來到鳳雒后,大部分時間都住在國公府,深居簡出,不跟谷仁舊部明面聯絡,頂多私下見面聚一聚喝個酒。
有個谷仁舊部曾在晁廉帳下效命,重傷被方衍撿回一條命,他一直惦記這份恩情。
趕赴坤州前,與方衍二人私下小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