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過去的時候,主帳氣氛一派肅殺。
義兄見他姍姍來遲,連甲胄也只穿護臂肩甲和裙甲,不由得陰陽怪氣道:“平日讓你來點卯也不肯,軍務也推給旁人。你好歹也是將軍,這般懶怠如何給底下人當表率?”
青年上揚的弧度消失。
正欲回答,坐在上首的老將軍已經出聲嚴厲呵斥,將陰陽怪氣的親兒子好一頓噴,罵得那位義兄臉色倏青倏白,硬著頭皮,當眾跟青年道歉才將此事揭過去。青年面上大度表示不介意,內心卻忍不住哂笑——哂笑這位義兄是記吃不記打。
明知占不到便宜還是嘴欠挑釁。
真是何苦呢?
他在自己的位置落座。
問道:“義父,何人來犯?”
談及正事,老將軍露出幾分憂慮,嘆氣回答道:“不過是一伙小賊,規模倒是不足為懼。”
青年一聽便知其中潛臺詞。
小賊規模不大,但能驚動自己,想必率領這伙的小賊是個有些棘手的武膽武者。他抱拳說:“既然是一伙小賊,那便交由兒子處理。點上千余兵馬,摘他腦袋給義父壓壓驚。”
聽到青年這番殺氣騰騰的話,老將軍不由得露出一絲欣慰笑容。他滿意地撫著胡須,笑罵道:“渾說什么。整日動不動就要摘人腦袋,驚嚇還差不多,也不怕旁人說你。”
青年理直氣壯,一副“我這么說很正常”的架勢:“上陣殺敵講的就是‘你死我活’,不說摘腦袋,難道還要文縐縐問人家肯不肯將腦袋給兒子?兒子肯問,人家也不肯給。”
他的一番話逗樂了老將軍。
老將軍酣暢大笑,其他將領也跟著笑。
一人恭維拍馬屁道:“少將軍自是英勇非凡,只消他出馬,小賊只有束手就擒的份兒。”
青年看了看左右,不明所以。
于是也跟著傻笑迎合眾人。
內心卻是暗暗翻起了白眼。
又獲得一個消息——
統帥小賊的首領實力恐怕在眾人之上,在他之下,不然的話,這種功勞還落不到自己頭上。他這么想著,便聽到老將軍說:“我兒有心便好,不過那種小賊還用不到你出馬。”
青年略微錯愕。
小聲詢問:“那義父喚兒子過來是……”
老將軍看了一眼幕僚使者。
幕僚使者出面道:“少將軍稍安勿躁。”
青年內心略感不安。
這時候,老將軍已經開始點將,青年安靜聽著,卻發現老將軍調派的兵馬行軍方向與孝城相反,還是三個不同方位。連那位精修“陰陽怪氣”的義兄也被安排率兵一千策應。
青年越看越覺得有些迷糊,看不清戰局。
分兵這么多路作甚?
還是說——
青年內心浮現一個大膽又荒謬的猜測。
分兵的這幾路是為了迎擊不同勢力?
青年心下扯了扯嘴角。
若真是如此,那還真是迅速。
那日深夜異動到現在才過去了幾日?
待眾將離開,僅剩青年和老將軍的幾名心腹老將,還有那位彘王的幕僚使者,他眉頭狂跳。
老將軍沉聲道:“公西仇,聽令!”
青年起身的同時化出一副完整武鎧。
金屬碰撞的鏗鏘聲,清脆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