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奎人在文學領域造詣不凡,曾擔任過北大教授,燕大的系主任。
他還有一個哥哥,更是了不得,被稱為時下中國文學界的泰山北斗。
十五年前,在周奎人的日本妻子挑撥下,兄弟反目,從此形同陌路。
再往后,七七事變,北平淪陷。
周奎人雖有大才,卻無民族氣節。
在日本人的邀請下,出任偽政府教育總署督辦一職,為所謂******圈搖旗吶喊。
身為名聲顯赫的社會名流,周奎人一言一行會影響很多人。
所以,他當了漢奸,在北平、乃至全國范圍內,所產生的示范效果可想而知。
今天是元旦佳節,十幾名跟文化沾邊的大小漢奸,借著祝賀新年的由頭,紛紛前來登門拜會周奎人。
周奎人在日本人面前是紅人,捧臭腳的自然趨之若附。
此刻,會客廳內歡聲笑語,十分的熱鬧。
周奎人居中而坐,即便是在寒冬臘月,手里也拿著一把日式紙扇,輕搖紙扇,面帶微笑,一副高深莫測的樣子。
新年新氣象,他今天特意換了新衣服,一身寶藍色對襟馬褂,胸前一排銅紐扣尤其醒目。
“周督辦,聽聞汪煮席多次邀您去南京,可都被您婉言謝絕了。”一名留著山羊胡的老者說道。
“以我看來,周督辦德高望重,汪煮席若想一見,理應效法古人,三顧茅廬方顯禮賢下士。”
“北平能避免刀兵之災,周督辦功不可沒啊……”
一時之間,會客廳內諛詞如潮。
周奎人輕輕咳嗽了一聲,很優雅的合上紙扇,等著眾人安靜下來,這才說道:“各位過獎了。奎人一介書生,可不敢和古人先賢相提并論。其實,我對汪煮席仰慕已久,只是一直無緣相見。唉,說起來,我雖不才,卻也只是一個殉道者罷了。天下人怨我恨我,且由他們,我相信,后世自有公論。”
眾人自然又是七嘴八舌,隨聲附和。
房門一響,劉姓管事進來稟告:“周先生,外面有兩名學生求見。”
周奎人眉毛一挑:“學生?”
“其中一個叫陶然,說是您在天津北洋大學的學生。”劉管事回答道。
“陶然……哦,是有這么個人。他們有什么事?”周奎人曾擔任過北洋大學客座教授,陶然學習成績優異,因此印象十分深刻。
“陶然說,他們對日本國向往已久,想去留學深造,希望您能通融一下。”
“唔,青年才俊,國之棟梁,理應多多提攜。讓他們進來吧。”
“是。”
“等一下!”
“您還有什么吩咐?”
“記得要搜身。”
“是。”
劉管事躬身退了出去。
現如今,中日已然宣戰。
在這種大背景下,還愿意去敵國留學,本身就已經表明了立場,將來學成歸來,肯定是要替偽政府效力。
在輿論上,這類事情對美化侵略戰爭非常有利,周奎人自然要大力支持。
當然,以周奎人現在的身份,并不是隨便什么人都見,來訪者中有一個多年未見的學生,他本心也想見上一見。
加上今天心情極佳,他很樂于在人前展示老師對學生的關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