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濙正好碰到了金濂,就和金濂說了下此事,金濂就站在廊道里,看完了奏疏,把那萬言書留下,夜里斟酌了許久,幾次易稿,才開始謄抄,又加了一千余字。
禮部、吏部、戶部、少保都簽了字,江淵是兵部,聽說此事之后,就找到了金濂,寫上了自己的名字。
工部尚書石璞,人去治理黃河了,工部的主事也特意過來,簽上了自己的名字。
這道萬言書輾轉了幾個衙門,到了陳鎰手中,陳鎰代表都察院,寫了自己的意見,文淵閣的王文,是通政司,胡濙要上奏,自然要和王文溝通一下。
當胡濙拿著奏疏準備上書的時候,刑部尚書俞士悅攔住了胡濙,氣喘吁吁的說道:“不是,你們怎么每次有事都不喊我啊!”
刑部尚書俞士悅,每次都趕到最后一刻,才得知消息,匆匆趕來。
俞士悅手里拿著本奏疏附到了后面,笑著說道:“我也加了一千余字。”
胡濙終于走進了聚賢閣。
朱祁鈺早就知道了萬言書的存在,但是他一直等了三天,才拿到了這本奏疏。
當厚重的萬言書放在桌上的時候,朱祁鈺略微有些吃驚,萬言書不過是虛指,則六部明公、文淵閣首輔、都察院總憲,真就搞了一萬字?!
他先翻到最后,看到了簽名。
“天下第一事以正君道、明臣職、求萬世治平安泰事。”朱祁鈺眉頭直跳,開篇明義,這是奔著皇帝權責范圍來的。
自己到了干了什么天怒人怨之事,讓重臣聯袂上書,正君道、明臣職?
“胡尚書,這奏疏太長了,朕且看看再議如何?”朱祁鈺看了一點,決定好好研讀,這份萬言書,可比南衙來的那些讀書人為奸臣們狺狺狂吠的萬言書,要充實的多。
不僅僅是字數,更加言之有物。
朱祁鈺要慎重的對待。
不慎重也不行,這是一本類似于海瑞「嘉靖嘉靖家家皆凈」,規勸君王行正道,臣子守本分的奏疏。
相比較《諫治國君道臣義疏》,《權謀十三卷》也是大部頭的書,更是將臣子的種種行為進行了分類。
朱祁鈺不討厭群臣諫言,正如朱元璋嘉納解縉《大庖西封事》其言,讓解縉又寫了《太平十策》。
朱元璋聽不進去勸嗎?只是不愿意聽那些元儒忠義之士的寬縱之語,卻對良言嘉納。
朱祁鈺手中這本奏疏,分量很重。
胡濙無奈的說道:“其實臣上這奏疏沒啥用,陛下所行皆為大道,何須規勸?”
恩澤后世?
《大庖西封事》、《太平十策》,但凡建文朝聽進去一句話,也不會被燕府奪了天下。
太平十策中最后一策就是振武,武舉定式,衛所儒學堂增加武學等等。
朱祁鈺一愣,笑著說道:“那為什么還要上?”
胡濙臉色慍怒的說道:“那幫搖唇鼓舌的蠢貨,上了一本胡言亂語、廢話連篇的萬言書,若是臣不上一本萬言書,以正視聽,禮法何在?”
“所以就有了這本《諫治國君道臣義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