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面積餓死和凍死百姓盈路,那老朱家的皇帝,真的要發飆了。
隨著石景廠煤井司、燋炭司、鋼鐵司的不斷發展,至少在官廠能輻射的區域,柴米油鹽,柴字打頭的生活能源問題,得到了一定的解決。
東西舍飯寺的飯菜說不上可口,但是填飽肚子完全沒有問題,養濟院的孩子們,今年過年會吃一頓肉餡的餃子。
朱祁鈺視察完了養濟院之后,就奔著城外的兵城而去,就是四武團營的駐地,四威團營也會在過年前回到京師重新駐防。
現在只有四勇團營還在貴州未回。
每日操閱軍馬,是皇帝的必修課,在大明這個年代,每日巡查京營,是保障拿好槍桿子的重要手段。
歷史無不證明了,沒有槍桿子,皇帝就只是個人形圖章罷了。
唐朝的宦官連廢九個皇帝,跟玩一樣,就是因為當時宦官掌軍權。
明太宗文皇帝,已經告訴了大明的后人,軍權的掌握并不復雜,只要勤奮點,每天去軍營看看,露露臉,就可以把軍權牢牢的握在手里。
隨后朱祁鈺回到了講武堂,主持了講武堂、講義堂,庶弁將和掌令官的第四期軍官畢業典禮。
這批庶弁將和掌令官,因為朱祁鈺去南下平叛,耽誤了兩個月的時間才畢業。
最后朱祁鈺前往了金山陵園,參加了夜不收英烈祠的落成,禮部的工作很快,并且一批夜不收的事跡被披露,夜不收的英勇、悍不畏死,在京師引發了軒然大波。
這股風波,蔓延到了直隸諸府、山西、靖安、山東等地。
再往南就很難蔓延了,并不是有些人在其中阻攔,只是百姓也不是很感興趣,畢竟北衙太遠了。
大明的南北矛盾,是歷史遺留問題。
真要追溯,那得追溯到宋徽宗、宋欽宗、宋高宗的吉祥三寶,他們丟掉了秦嶺淮河以北,幾乎所有的領土。
遼國、金國、蒙古、元,從石敬瑭算起,燕云十六州幾近六百年困于虜手,北方大部分地區近二百五十年,慰問王化。
元朝設立了一種四等人,一蒙人、二色目人、三北方漢人、四南方漢人,這種認為分級的制度,是在司法、任職、科舉方方面面都有特權。
比如蒙人和色目人在犯了盜竊罪之后,免刺刻斷,不用刺字,也不用斬手,更不用被判決。
比如蒙人和色目人殺死漢人,只需要杖五十七下,給銀可免刑罰,賠錢給被打死的人家此事就算了。
比如北方漢人和南方漢人,不得持寸鐵、鐵禾叉,不得習學槍棒武術。
具體而言,就是菜刀全都被收繳起來,如果要切菜,要到色目人和蒙人家里切割。
一斤菜、肉切完,剩下三兩就是好的。
所以朱元璋登基稱帝建立大明之后,他最想不明白的就是士大夫們的邏輯,就是那些元儒義士們,為什么對元廷忠心耿耿。
解縉寫奏疏反駁朱元璋的政令,讓朱元璋頗為驚喜,又讓解縉好好談談又寫治平十策;
夏元吉反對朱棣的政令,被朱棣罷免,但朱棣臨終前還說,夏元吉愛我,最后把夏元吉定為了托孤大臣;
嘉靖皇帝收到海瑞治安疏,雖然憤怒,但是并沒有殺掉海瑞,而是留給了隆慶。
老朱家的皇帝,不是不明事理,也不是天生殘暴,喜歡殺人。
嘉靖嘉靖,家家干凈,這話唾沫星子已經噴到了嘉靖的臉上,但是嘉靖依舊沒有殺人,因為海瑞說得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