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大夫子所說,丹田所在,既是生命的搖籃,亦是修行起源所在。
任何人要想踏上修行路,所有的一切都要從這里開始。
“好了,明白修行起源所在,那么接下來我們來談談如何修煉內天地。”
大夫子笑道:“如果把內天地比作一顆種子,那么種子要生根發芽,必不能缺少各種滋養,比如元力的滋養,基于此點,所以便有了內元和外元之境。”
“內元之境,能夠通過煉化各種靈丹妙藥修煉出元力,而到了外元之境,便可以打通內天地與外天地之間的橋梁,直接從天地間汲取煉化元氣修行。”
“那入玄呢?”有少年迫不及待地問道。
此人和紀凡一樣都修煉到了外元之境,渴望再進一步,故此忍不住發問。
“從外元到入玄,是修行路上的一道難關,正所謂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要想入玄,首先外元之境要修行到后期大圓滿,其次還要與天地交感,如此方可入玄。”大夫子說道。
他顯然已經盡量說得言簡意賅了,可是包括紀凡在內,真正能夠聽懂的卻沒有幾個。
見狀,大夫子不由沉吟道:“入玄,說起來虛無縹緲,但其實就是一種溝通,溝通天地,感悟天地,進而掌控天地之力加持己身,這便是入玄。”
紀凡思索片刻,感覺還有些不解,不由發問:“內元和外元之境修出元力,滋養內天地成長,此后的玄境三重天,入玄,洞玄,通玄又對內天地的成長有什么作用?”
大夫子聽后,不禁微微一笑道:“我說過,修行的每一步,都是基于丹田內天地的成長,這玄境三重天自然而不例外。”
紀凡點點頭:“還請夫子為我等解惑。”
“呵呵,這個好說,我們都知道,外元之后便是玄境三重天,具體而言便是入玄、洞玄和通玄這三重境界,其中入玄相較于外元之境,可以溝通煉化更多的天地元氣,自然對滋養內天地大有助益。”
說到這里,大夫子語氣頓了一下,似乎下面要講的內容他自己也沒有參透。
沉吟片刻,他繼續道:“如果說入玄是溝通天地,進而掌控一定范圍內的天地之力,那么洞玄便是洞徹天地,進而感悟出道之真意。”
“至于通玄,便是在悟出道之真意的基礎上再進一步,使之蛻變成法則意境……”
時間匆匆,不知不覺便已經過去了半個時辰。
不過除了一開始還有不少人提問外,漸漸提問的人便是越來越少。
主要是大夫子講到后面,在場能夠聽懂的人實在不多,自然也就不知道該如何發問了。
“好了,入玄之后的修行路,你們聽聽也就罷了,參悟不透也沒關系,畢竟你們還沒修行到這一步。”
修行涵蓋的范圍很廣,對于紀凡他們來說,聽大夫子講課也是一種修行。
而對于大夫子來說,給紀凡他們講課,解答各種疑難困惑也是一種修行,亦可以鞏固自身所學。
“接下來,我將主要講述如何修煉《太玄經》,在場沒有達到外元之境的弟子可以先離開,多聽對于你們現在這個境界并無任何益處,反而容易生出雜念。”大夫子說道。
此話一出,在場不少少年臉上都露出了一絲不甘,但最終還是紛紛起身離開了。
最終,諾大的一個道場內只剩下七名少年。
其中除了紀凡和范一統外,另外五名少年,一個渾身上下纖塵不染、一個身材魁梧仿佛成年男子、一個賊眉鼠眼,一個隨身帶著盆栽,還有一個臉上總是笑瞇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