悶雷在黑夜中乍響,兩道閃電接踵而至,轟隆兩聲,蒼穹被撕裂出數道猙獰的口子,颶風摧枯拉朽般席卷整個林間,帶起無數飛沙走石在空中狂舞,豆大的雨滴砸在賀元闌的臉上,接著又密密麻麻地傾盆落下,賀元闌想躲卻也動彈不得,只能認命般地任暴雨淋濕身上每個角落,恍惚之間,他好似回到了十年前,那年八月,是他痛苦生涯的新篇章。
賀元闌年僅五歲的時候就知道整座清寧宮里最尊貴的除了她母后皇后娘娘,便是他的嫡長兄賀元棠。
聽宮人說,他大哥打小便有過目不忘的本領,不過五歲年紀便已能將三字經、弟子規倒背如流,梁皇聞之欣喜若狂,當場便傳召他去了御書房,進門時見有不少大臣在場,賀元棠從容不迫地一一見禮,而后不急不緩地徐徐背誦,字數雖不算多,可從個剛開蒙的孩童嘴里完整背出已是難得,更何況他還是倒著背的。一時間大臣們紛紛面色詫異,直到背完方才齊齊躬身賀道:“天佑大梁!”
梁皇雖喜,卻仍謙虛得擺了擺手,只道是孩子刻苦,討大人歡心的計倆罷了。
太傅徐大人乃是大皇子的開蒙先生,聞言雖附合地笑笑,卻又慢慢移步到賀元棠面前,小聲地將前幾日所寫的一篇夏荷賦念于他聽,而后便清了清嗓子,示意大皇子開始背誦。
卻見賀元棠只略沉思片刻,便又不緊不慢地娓娓道來,只聽得大臣們目瞪口呆。
若說方才的夸獎還有三分水分,眼下便是實打實的五體投地。自此,賀元棠神童之名便流傳出去,一時間百姓們茶余飯后最為津津樂道的,便是這位天資聰穎的大皇子。
賀元棠便也不負大家所望,五歲倒背經書,七歲通曉歌賦,九歲那年一首七步詩傳遍整個梁國,同年便被梁皇下旨立為當朝太子。
他文才斐然,他精通騎射,他天賦異稟,他相貌出眾。
上天似乎將所有優點都遍加到他一人身上,而被他那光環之下掩蓋的其他皇子們,便顯得黯淡無光,一無是處。
賀元闌從小聽到過最多的一句話便是:“你看看你皇兄!”
在賀元棠這樣的神仙般的對比之下,賀元闌便是個徹徹底底的素人。沒有天賦加身的他,三歲識不全千字,五歲背不完唐詩,在皇上皇后的滿眼期待之下,也只長成了個尋常孩子而已。
文不成武不就是先生給他的判詞。起初他還想掙扎一下,皇兄能過目不忘,那他便以勤補拙,明明是六七歲貪玩兒的年紀,其他皇子還在宮里上躥下跳,而他便已逼著自己靜下心來枯坐學習。
書本頁里的辭藻晦澀難懂,他便死記硬背也要將一篇篇不屬于自己年齡段的東西給生生咽進去。
起初皇后還曾驕傲過,也曾帶他去皇上面前現過眼,還曾口口聲聲道是上天再次顯靈,恭賀皇上雙喜臨門。
梁皇甚為歡喜,便又故技重施將其召去御書房里。同樣的大臣,同樣的場景,大家滿含期待地盼著又一個神童降世,連看著賀元闌的目光都變得神采奕奕。
從前賀元闌也不是沒有見到這種眼神,只不過從來都不是望向自己。今日他終于憑借一番努力,爭取來今日這場機會,他按捺住心底的緊張之意,故作鎮定地一步一步跨了進去,并在眾人的注視下一字不落地背完一整本朱子家訓,掩在袖子里的雙手早已被汗水浸濕,可余光掃到眾人滿意的眼神時,卻又覺得連日來的辛苦,都值得。
一書背完,梁皇果然滿臉欣慰,眾大臣也連連賀喜。
賀元闌沉浸在眾人地虛偽的笑容里,終于結結實實體會到了一把皇兄的快樂。
可天不遂人愿,其中一個打斷了這場歡聲笑語,太師周老大人緩緩出聲,沙啞的嗓音在屋子內響起,所有人的目光匯集在他身上,只見他溝壑縱橫的臉上充斥著笑意。
“昔年徐太傅曾以一首夏荷賦為大皇子博得過目不忘的神童之名,今日老朽便也照葫蘆畫瓢,替五皇子您也博個此般名聲如何?”
此話明明不帶一絲惡意,可賀元闌生生從他那和藹的聲音里聽出九天寒冰,僅一瞬間他整個便如墜冰窟般渾身僵冷,他像是被架在懸崖之上,進退不得。
他多想時間在那一刻倒流,凝滯,他寧愿今日之事從未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