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以前很窮,媽媽總是告訴我,我們家條件不好,你不能總和別人比。
這一觀念從小灌輸進我的腦海里。
我從小沒有零花錢,有想要的東西也不敢和媽媽提要求,因為即使她給我買了也會不停地抱怨,于是心心念念想要得到的東西,便會成為我心中難以抹去的罪惡感。
上學的時候,同學們把好吃的好玩分享給我,我從來不敢要,因為我知道,我沒有東西能分享給他們,而只接受不給予的行為,久而久之,就會被大家說成占便宜。
朋友周末叫我出去玩我也從來不去,因為出去要花錢,而我家沒錢。
那時同學們都有手機互相之間用手機聯系,但我沒有,因此我也沒有特別要好的朋友。
我沒有勇氣告訴大家,我也想和你們一起出去玩,我也想和你們發信息聊天,但我家太窮了,我沒有辦法。我怕大家會可憐我,更怕所有人都知道我的境況看不起我。
我只能把自己偽裝成一心學習兩耳不聞窗外事的樣子,同時我也知道,只有努力學習才能在將來改變自己的境況。
因為貧窮,我敏感又自卑。
因為貧窮,我習慣了不向別人提出任何請求,事事獨立只依靠自己,更不敢給別人添麻煩。
大學時,我遇到了一個讓我心動的男孩子。
他長相普通,但卻那么溫暖又陽光,會唱歌,會彈鋼琴,成績也好,還是學生會的副會長。
他喜歡我,我喜歡他,但我依然拒絕了。
我們沒有在一起。
因為他太優秀了,他家里條件太好了。
我內心深深地認為——我配不上他。
就像吳笑笑對艾楠說的,“你就像是在湖光山色間徜徉的高貴天鵝,而我只是骯臟泥潭中的一條掙扎喘息的泥鰍,我們連物種都是不同的,又怎么可能在一起。”】
……
在很多觀眾網友為吳笑笑的經歷悲嘆或者感同身受的同時,各大影評人的文章也紛紛出爐了。
知名影視剪輯博主兼影評人@落影發出的一篇文章被大量轉發評論。
@落影:《你是不是<那個女孩>?——講講這部影片想要傳達給我們的》
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那個女孩》了。
如果你看完這部影片,除了為吳笑笑的經歷感慨為她悲痛外沒有更多的觸動,那么——恭喜你,你一定是個幸福的孩子。
很多觀眾或多或少都能在吳笑笑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而在影片中,吳笑笑最終走上極端,用墜樓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抑郁癥,正是罪魁禍首。
那么,導致吳笑笑患上抑郁癥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是什么讓她一步步走向自殺?這部影片還想告訴我們什么?
下面由落影逐一根據影片中的細節為大家解讀。
※家庭環境和母親的控制欲是吳笑笑獲病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