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影片中我們可以得知,吳笑笑的家庭不幸福,這種不幸福不只是貧窮帶來的,還有父母的關系。
而由于丈夫的不可控,吳笑笑的母親對孩子的控制欲極強。
她希望孩子做到什么,那么孩子就必須做到,并且不可以違抗她的意志,否則等待吳笑笑的就是怒罵和母親的眼淚。
因此我們可以得知,吳笑笑從小就是壓抑自己的訴求的,因為她的所有異議和反抗都無效,她必須做媽媽口里的乖孩子好孩子,做讓媽媽驕傲的孩子,媽媽希望她怎樣,向別人說出了什么大話,那她就必須去努力實現。
影片中有個細節,那就是吳笑笑的姐姐。
這個人物被提到了幾次,卻從來沒出現過。
通過吳笑笑和吳笑笑母親的話我們得知,她的姐姐自從嫁人后就和娘家一刀兩斷,吳笑笑的母親更是罵她白眼狼。
那吳笑笑的姐姐為何如此?
其實從吳笑笑的經歷我們就可以推斷,她的姐姐曾經也必定被母親強勢壓制和控制著,因此,姐姐在結婚后便接著婚姻擺脫了原生家庭的束縛,從此杳無音訊。
而吳笑笑每次提到姐姐的時候也并沒有埋怨和不滿,有的只是平靜和無奈,因為吳笑笑能夠理解姐姐,因為她和她是一樣的。
只是姐姐的離開只會增加吳笑笑的不幸,母親從此將所有注意力都壓在了吳笑笑一人身上,也由于姐姐的“白眼狼”行為,母親對吳笑笑的管控只會更強,這種控制欲在母親用吞安眠藥威脅吳笑笑結婚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家庭環境讓吳笑笑形成了敏感自卑、內向壓抑、只會無條件接收不敢大膽提出要求的性格,父母婚姻的不幸也讓她強烈想要擺脫嫁人的命運,而她,卻被母親控制著不得不結婚。
更可怕的是,她根本沒有辦法反抗一個將死之人的愿望。
※吳笑笑對媽媽的愛和懂事加劇了她的痛苦
毫無疑問,吳笑笑是個懂事的孩子。
這種懂事,既是在母親控制下形成的習慣,也是她本性的善良和對母親的愛。
即使吳笑笑一直活在母親的陰影下一直壓抑著自己,但她卻明白母親是愛她的,雖然母親的愛過于窒息,也不是她想要的,但她從始至終都明白和理解母親是為了她好。
也正因如此,吳笑笑的痛苦才會加劇。
在母親死后,她終于“自私”地推掉了婚事,卻因為那個女人的話認為自己違背了媽媽遺愿,后來更是覺得是自己的無能導致了母親提前死亡。
這讓她陷入了無盡的痛苦之中。
她的懂事讓她總是先考慮別人再考慮自己,她總是把別人的意愿放在第一位。甚至連自殺的時候都想到了不能給別人帶來麻煩跑到了爛尾樓,問著流浪漢害不害怕后才最終確定在那里結束自己的一生。
如果她能多為自己考慮一些,再自私一些,也許她就不會那么痛苦。
※身邊人的冷眼旁觀沒有讓她及時獲得支撐
有觀眾可能會覺得吳笑笑從來沒有告訴過別人自己的境況,何來冷眼旁觀一說。
事實上不是這樣的。
有一個人自始至終都是了解吳笑笑的情況的——吳笑笑的領導。
吳笑笑的領導從始至終都知道吳笑笑的母親是什么情況,也知道吳笑笑的母親去世。
但他是怎么做的?
他在同事打小報告誤認為吳笑笑對工作有情緒的時候給吳笑笑打了3小時的電話對她進行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