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是被事先做了特殊的安排與處理,所以每隔百年的時間,會在大陸各個陸人族群的代表及隨行人員面前亮相,承擔著為“海洋人”和“陸人”提供交會溝通平臺的重要作用,成為雙方重要聯系紐帶的“離海之濱”,其具體的位置都是處在不斷變化之中的。
這也就是說,每次被“離海”開辟為“漁人碼頭”,被大陸的各個陸人族群的成員視為是最合適的,與早已等候在這里的“接待人”,即他們在神圣使命任務里的搭檔進行會面與溝通,完成雙向選擇以結成任務小組的“離海之濱”,所出現的地點都不是固定的。
這樣的情況,在周德功獨自開展探查“離海”的行動,到達“離海”的海岸線之后,就更加堅信了他之前結合自己的觀察與研究,而推斷出的一個結論,即“離海”如此險峻的地貌特點一致的海岸線,是經過人為的專門設計,被構造建設出來的。
那這也就能解釋的通,為何不管你曾經到過“離海之濱”多少次,而都不會準確的知曉其周邊的具體狀況了。
在做不到全部熟悉“離海之濱”周邊狀況的條件下,你怎么能夠保證在較短的時間內,只憑自己的單方面尋找,就能發現解決人員飲水問題的可靠的水源地呢?
這也就是馬上要提到的,“陸人”在“離海之濱”的期間,第二個無法解決自身飲用水問題的原因了。
這個原因,所牽涉的因素就只有一個,那就是“時間”。
是的,你沒有看錯,我說的就是看不見也摸不著,但卻能時刻影響你的決定選擇與行為舉動的,對每個人而言都是異常寶貴的時間。
如果不能在自己攜帶的飲用水消耗殆盡之前,就在“離海之濱”的附近找尋到可靠的能夠穩定提供飲用水的水源,那即便你是有著通天的大本領,在無水可以保證自己正常飲用的情況下,也是不會有什么作為的。
這個時候,找尋水源的過程,就是在與時間進行著賽跑的一個過程。
在不了解周邊情況的狀況中,誰敢去進行這樣充滿了孤注一擲性質的比賽呢?
從因為同一個目標而逐漸聚集在“離海之濱”的“陸人”當中,是一定可以找到有這種敢于一試挑戰的人的。
但在經過冷靜的思考之后,這些勇敢的“陸人”也知道,在拒絕“離海”施加幫助的情況下,他們自己其實也沒有十足的把握,能去單獨的解決自己及族人們所面臨的飲用水保障的問題的。
權衡利弊之后,也就沒有人會采取貿然的舉動,去舍近求遠的在別處尋找水源地了。
通過飲用“離海之水”,就解決了在“離海之濱”聚集的,在人數上堪稱是眾多的,這些大陸的各個陸人族群成員的飲用水問題了。
但是,隨之發生的由飲用水問題而引起關注的一個情況就是,所有在“離海之濱”出現的“陸人”,發現他們日常所需的飲用水,都不可避免的要從“離海”專設的卡點處來進行領取了。
這樣的沒有其它選擇的一個情況,就間接導致他們自身是陷入到了被動受控的狀況之中。
因為一個飲用水的問題,而被“離海”卡住了自己的脖頸要害,真的是讓一些警惕性很高的“陸人”為此產生了深深的憂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