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自己最后會得到怎樣的一種結果,這都是命運對自己最好的安排。”
這是周德功在自己進行最后一次探查“離海”的行動時,在心里反復對自己講說的一句話。
看來,他真的是對曾經困擾過自己的所有問題,已經是釋然放下了。
在經過審慎的分析幾次行動中的利弊得失之后,對于自己的行動展開方向進行了及時的修正,消除了食物及飲用水供應問題對自己的困擾,周德功還有什么顧慮能夠牽絆自己的行動構想呢?
說實話,他在之前以公開正當的身份抵達“離海之濱”,可以近距離接觸“離海”的時候,就已經是知道這片觸目所及的無邊無際的海域,其中所蘊含的體量巨大的海水,是可以安全飲用的優質水源。
這點是不同于地球上的海水,若是未經過特別的處理與過濾,是一定不能被人類直接飲用的情況的。
當時,以大陸的平原陸人族群督領的身份,有隨行護衛人員跟隨,來到“離海之濱”的周德功,其日常所需的飲水就是取自“離海”之中的。
當然,在“離海之濱”的停留期間,能夠享受同等待遇的人并不僅是限于他一人的。
這么來評說關于人員飲水的問題,肯定并非是無中生有之事的。
難道對于飲用“離海之水”,在“離海之濱”還有著明確的規定與限制條件嗎?
現實狀況,確實就是這樣的。
凡是經過長途跋涉,遠道而來的大陸的各個陸人族群的代表及其同行人員,在其身份得到“離海”的確認之后,就可以經由“離海”安排的負責眾人后勤保障的專門人員,來領取到按自己的族群來到“離海之濱”的具體人數,所需的日常飲用水的份額。
當然,在這些專設的保障后勤物資供應的卡點上,充饑裹腹的食物也是隨時能夠做到及時保障的。
可即便是有著這樣的便利,但從這些卡點上取用食物的“陸人”,著實是不多的。
這哪一個陸人族群的成員,從各自族群的棲息地出發,到達“離海之濱”的過程,不是有備而來的呢?
然而,這食物的問題好解決,可是在靠近“離海”的地方,可供他們“陸人”飲用的水源就不是好尋覓的了。
這一是因為,他們當中的一些人,如周德功這樣的典型代表,即便是之前到過“離海之濱”,依然是不能夸口說自己是熟悉“離海之濱”的。
對于“離海之濱”周邊的地形地貌,可以說是在每次聚集到這里的“陸人”中間,是無人能夠做到盡數掌握的。
而導致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就是,“離海”對于處在其設立在大陸上的“緩沖地帶”內的“離海之濱”,是有著特殊的安排與處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