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心是一面鏡子,他們心知肚明誰在真心為普通百姓著想。
穆淮與霍檀剛到寧江兩個月余,就讓寧江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這些事都在市井中傳為美談。
翌日傍晚,八百里加急戰報送到京都,很快就到達慶帝手中。
看完后,他整個人虛脫地靠著椅子,手指緊緊拽著那短短的軍報。
潼關淪陷后,赫連訣揚言開春便率領百萬雄獅南下,踏平整個大慶,不接受任何求和,他要的是整個天下!
如今寧江與晉州皆陷入緊張備戰狀態,可物資匱乏,水師薄弱,對抗北漠無疑是以卵擊石。
大慶岌岌可危!
須臾,慶帝連夜召集各大臣商議。
直到天明,眾人才從紫和殿走出,臉上的神色千奇百怪。
慶帝最終決定,從各地往晉州與寧江調遣兵力二十萬,以及軍餉和各種物資,即日出發。
他將二十萬的兵權悉數給了穆洵,讓穆洵從晉州再分派兵力。
國庫被那些蛀蟲虧空,慶帝要求所有大臣都慷慨解囊,惹得權貴圈子怨氣很大。
如今六部的人都已被穆淮安排,負責此事的兵部與戶部侍郎心中都有桿秤,而且手中掌握了許多大臣的罪證。
該大放血的,絲毫不手軟,他們怎么貪回家的,就怎么給吐出來。
整得那些中飽私囊的官僚心肝都疼,卻只能打落牙齒往肚里咽,只當是破財消災。
寧江的風雪天已暫時停歇。
雪積了厚厚一層,江面上的冰層也逐漸變厚。
采苓解下鴿子腿上的信箋,交給霍檀:“將軍,冷姑娘養的鴿子送信速度是越來越快了。”
霍檀正看著陣形圖,聞言抬了抬眼眸:“信上寫了什么?”
采苓打開信,念給她聽:“皇上派兵二十萬到晉州,再讓洵王分派到寧江,物資倒是順利,中途可劫。”
霍檀蹙眉,慶帝的做法并不意外,他始終提防著她和穆淮,偏愛穆洵,所以任何決定都是以穆洵為中心。
說是增派兵力,擴充水軍,事實上慶帝是想讓穆洵掌管一切。
不過,他能將兵力往北方送就可以,穆洵對他們而言,只是個擺設罷了。
而且,慶帝似乎低估了她與穆淮。
穆淮早已不是那個在他眼中弱勢的皇子,她也不再是那個愚忠的霍檀。
須臾,她將陣形圖收好,淡淡地說:“晉州在穆洵手中也不會太久,只要軍餉糧食都能從京都過來,我們緊缺的情況就能緩解。”
采苓笑言:“咱們與北漠這么大的戰事,將軍與殿下能瞞天過海,說得讓朝堂瞬間緊張,也真是厲害了。”
霍檀微微勾唇:“朝廷總還是有明白人,知道北漠的水師不是虛的,推波助瀾一下就達到了效果,求和這樣的提議都能搬出來,真是讓人失望透了。”
北漠覬覦大慶的野心,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們還真以為幾座城池,一些珠寶就能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