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置外來人家的地點,就在靠山屯跟三道灣之間,也是個還算隱秘的小山谷。
搭建茅草屋的樹木,就地砍伐,稍微晾曬幾天,處理一下,就給用上了。
棕樹葉子跟茅草,也差不多就是就地取材,方便的很。
對此,也有鎮上的愣頭青表示反對:“這不對吧?這蓋房子的木頭,怎么用生的呢?應該預想準備,等干了再用啊!”
村里的愣頭青當即懟了回去:“就顯得你能耐啊?這都什么時候,還講究那么多干啥?用生的木材,那又如何?有屋子給你遮風擋雨,沒讓你一直睡野地里,這就不錯了!”
鎮上的愣頭青傻眼了,無言以對。
唉,人家說的是啊!
村里的愣頭青又有點不好意思,連忙找補:“再說了,那木頭也晾曬了幾天,也做過簡單的防腐防蟲處理,這屋子住上三五年,是不會有什么問題的!”
三五年之后,戰亂應該就會平息了,這外來的人,也是時候離開了。
“哦,這樣啊,謝謝啊!剛才,是我太沖動了。”鎮上的愣頭青不好意思的撓撓自己的后腦勺,真心誠意的,跟人家道謝。
“沒啥,小事一樁,不打不成交嘛!”村里的愣頭青咧嘴笑了,又恢復了以往那副憨厚的樣子。
“嗯,不打不成交!你這個朋友,我交定了!”城鎮上的愣頭青也爽朗的笑了,當即從口袋里,掏出一個小巧的玉葫蘆:“這個小禮物,送給你!”
村里的人愣頭青不好意思的擺擺手:“不行,這東西可貴著呢,我可不能收!”
鎮上的愣頭青把玉葫蘆掛在村里愣頭青的脖子上:“這不值什么錢,一個也就二兩銀子,我一共得了五個。我一個你一個,另外三個,送給了我三個同窗好友!”
真正好的玉葫蘆,沒有個二三十兩,是根本買不到的。
“這樣啊,那我就不客氣了!改天,我帶你去山里采紅菇,保證一定給你帶去驚喜!”村里的愣頭青再次咧嘴笑,沒有再推辭,很爽快的收下了玉葫蘆。
“采紅菇啊?就是一斤新鮮的,都能賣上十兩銀子的那一種紅菇?”鎮上的愣頭青笑瞇了眼睛,滿臉的興奮激動。
“沒錯,正是那一種,而且咱們這一帶山里出產的紅菇,質量非常的好!”村里的愣頭青見他這樣,心里總算安心了許多。
喜歡就好,感興趣就好,不然他還真不知道該如何回禮。
老族長在一旁見了,不禁笑得分外慈祥欣慰。
嘿嘿,這兩個小子,還真是不打不相識。
竟然,三言兩語的,就成了朋友了!
很好,不錯,非常不錯!
看來,接納外來的人,對村里益處真的不小。
不說別的,單單護村隊增加了人力,村里的孩子又能跟城里的孩子學點東西,就已經收獲不小了!
轉頭,他跟宋曉荷嘀咕了一陣。
宋曉荷不禁樂了,想起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這事,跟此情此景,有異曲同工之妙。
知識青年去到農村,去到山村,確實給村里帶去了不少好的影響。
比如讀書,比如講衛生,比如為人處世學著更得體一點,更有禮貌一點,比如更科學一點的養殖種果樹等等。
這些,其實都是實實在在的東西。
但愿,村里那些來自縣城、鎮上的老老少少,也可以給靠山屯,帶來新的風氣,促進靠山屯的精神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