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體悟詩中的意蘊,恍惚中,仿佛看見了詩中描述的畫面。
目前他只能翻開詩集的第一頁,所以半年來一直在閱讀這首《鹿柴》,每一次用心閱讀,都會比上一次“看”的更清晰,但總的來說,哪怕讀了上千百,還是很模糊,像高度近視眼的人不戴眼鏡觀畫。
今天原本依舊如此。
直到此刻。
忽的一下。
李石仿佛置身于一個完全黑暗的世界,一切都消失,包括四周的客廳,以及自己低吟的讀詩聲。
寂滅,永恒的沉寂,他甚至消失了一切知覺,無思無念。
他猶如一個沒有任何念頭任何想法的存在,開始潘光四周的寂靜與黑暗。
然后看到無數世界的誕生與湮滅,看到了無數星河的坍塌與重組。
如果還有念頭,此時他肯定會被這些奇景震撼地說不出話來。
只是此刻,他只是旁觀著,猶如自身也不存在一般。
一切起源的爆炸在混沌中誕生,隨著爆炸,他仿佛從這個方宇宙跳脫出來,又進入了另一個宇宙。
然后眼前一亮,萬事萬物都活泛開了,李石發現自己又有了想法,又能思考了。
只是這個時候,他沒意識到之前發生的,所以不記得自己剛剛“看見”過什么。
只是覺得自己眼前的景象逐漸變得清晰起來。
這是黃昏時刻,夕陽慢慢向西邊傾斜,似乎快要沉落下去了,陽光撒可以在山崗上,把石頭上的青苔和落葉堵上了金黃的光芒。
不由自主的,李石想起了許多原本模糊的往事,想起上一世的點點滴滴,一股悵然的情緒從心底升起,揮之不去。
仔細一看,面前是一座草房,坐落在山上。
這是一片幽靜的大山,叢林很靜謐,連一只飛鳥都看不見,只有青苔從石頭縫里破土而出的聲音,充滿靜默的空靈。
不對,是有聲音的。
叢林生出有人在對話,仔細一聽,是一種熟悉又陌生的語言,李石心想,可能是一種古代漢語方言吧。
明明沒聽的真切,卻莫名知道話語中的意思。
“把柴火放回去之后還是去菜地里看看。”
“你帶上娃子,明天去鎮上賣菜也帶上他。”
“要的。”
“娃子大了,該給他說個婆娘了,明天買了菜,你帶他去找一下我娘家弟弟吧,看有沒有合適的。”
……
李石想要聽更多的內容,可對話已經停止,再無聲響傳來。
有的只是這黃昏下的美景,寧靜而幽美,似乎千萬年都不會改變。
《鹿柴》四句詩詞流過他心間。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這是詩中的世界嗎?
李石心中產生了疑惑。
他一早就知道詩詞集的不凡,懷疑《鹿柴》這首詩中存在另一個世界,如今看來,似乎是真的。
他又開始研究自己此時存在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