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身體,莫非是傳聞中的陰神狀態?
不對,李石很快就否定了,自己不過是一個小小的力士,哪來的陰神。
他根據所收集的資料推測過,陰神應該是肉身強大到一定程度后,在外界環境刺激下,人類靈魂與肉身交感的產物,其本質或許是一分先天靈魂和九分后天意識在氣血真氣,以及外部環境的刺激下,產生的奇異變化,所帶來的顯現。
根據他穿越的經歷來看,靈魂是先天存在的,意識是后天在肉身上產生的……咦?
一股明悟從心頭生出,一下子就回憶起之前自己看到的那些世界和星河生滅的奇景,他突然明白了自己現在所處的狀態了。
也明白了很多原本不知道的信息。
這是靈魂超脫了物質與能量的束縛,超脫了時間與空間的絕對自由狀態。
之前見到的奇景,是《唐詩宋詞集》助他追溯肉身所在宇宙的源頭,然后從那方宇宙中跳脫出來,進入詩詞集中的宇宙。
他也明白了與自己一起穿越而來的《唐詩宋詞集》是何等寶物了。
上一世放在床頭,偶爾會翻閱的詩詞集,奇跡般融合了一方宇宙胚胎,誕生了前所未有的至寶。
當然,也導致了他的穿越。
而現在自身靈魂所“看見”的黃昏山景,正是由《鹿柴》所化的小世界。
一首詩詞,一個世界。
李石有些驚嘆。
不過徹底明悟自身狀態的他趕緊收拾情緒,開始參悟這方“鹿柴小世界”起來。
自己這種狀態很難得,不會持續太久,自己得抓住機遇。
鹿柴小世界是由他“念誦”和“感悟”而誕生的,所以自然與他親近,他可以從小世界中參悟諸多關于世界的“自然法理”。
這是一種悟道,但又不是尋常的悟道。
在大周仙朝,修士通常要在誕生陰神時才會觸發人生中第一次悟道,從而修為大漲。
李石可以預見,在詩詞集的幫助下,自己未來應該會經常悟道,而且還會時不時地觸發這種超乎尋常的,可以直接參悟世界本源的悟道。
“鹿柴世界還是一個假的世界。”
“不對,應該說,還不是一個真實的世界,它在朝著一個真實的世界過渡,需要自己多努力。”
……
“世界本源的法則對自己來說太高深……太艱澀了。”
李石努力參悟,發現自己能參悟的自然法則極其有限,說起來,還會是自己的境界實在太低了,所以收獲有限。
不過哪怕只有一丁點收獲,等自己靈魂回歸大周仙朝所在的宇宙,返回肉身,那回饋肯定也是巨大的。
在參悟的過程中,他也意識到,鹿柴世界目前還只是一個半真半假的世界,整體而言,還是虛幻的。
“既然是虛幻的,那這山,林中砍柴人,包括這茅草屋,自然也不是真實存在的了。”
李石再次明悟,這些場景都是詩中意境的映射。
他不由“揚眉”,有了更多想法。
“詩中的意境是通過自己的念誦,通過自己的臆想,‘作用’在詩詞集上,而誕生的,也就是說,本質上是自己想象出來的。”
他興奮起來,覺得自己以后讀詩時,或許可以想象的更豐富一些,更細膩一些呢!
就在此時,李石感受到了一種脫離感,他知道,回歸的時候到了。
他有些不舍,但同時也非常期待!
這一次,自己在鹿柴小世界雖然只參悟了一絲自然法理,但那時涉及世界本源的,雖然只是一絲,畢竟不同。
回歸后,不僅有詩詞集的回饋,應該還有現實大宇宙的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