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今天晚上我就親自把這狀子和證據交給海大人吧。
…
…
海風正累了一天了。
清早的御前議事,內閣那區區五人竟也能吵得口沫橫飛,搞的一向沉默少言心境平和的他站在吐沫星子肆虐的文華殿內氣得快要原地飛升了。如果真能飛升也好,他定在那帝君面前參當今圣上一本,在捎帶上林狗林一方和他那一眾黨羽,解氣!
晌午從宮里回來還沒到家,自己的馬車就被一群災民攔了下來。災民們程上訴狀,說是要狀告河陰省巡撫趙志敬。
趙志敬他知道的,是之前的工部尚書,雖沒有入閣卻也有些真才實干,是林黨一干人等中他看著還比較順眼的一個。但趙志敬好像是王韞的門生,也是因為這個原因才被下放到了地方,干起了巡撫。哼……海風正心說:看似被貶,實則品級一點兒也沒變。
不過他也無心管林黨和其他官員的爭斗,他只覺得在其位就該謀其政,把自己的事做好就是最大的報國……但是這個案子,卻又把他攪入了自己最不喜歡的黨爭之中。
據那些災民所說,這個趙志敬不僅貪污了賑災銀,還私自把賑災糧賣給無良米商。那些無良米商借此機會抬高米價,所以才搞的整個河陰省餓殍遍野。其中有一對父子名叫李四和李大德的,還給他呈上了趙志敬與天蟬縣縣令劉岐山勾結的密信……
于是海風正就問他們是怎么得來這密信的,他們這樣說:
“嗨!這還不簡單?當時賑災糧遲遲不發,俺就叫著村兒里一群還能動哩去縣衙討個說法。結果那姓劉哩遮遮掩掩,就是不肯說實話。俺們給氣急了,就把那姓劉哩按地上揍了一頓。然后那姓劉哩就求饒啊,說‘別打了,別打了……我也是被逼無奈啊!’于是,他就從房中取出了這樣一封密信。”
看來這案情已然明了,下面要做的就是上奏陛下,由三司會審此案,并將趙志敬繩之以法。
酉時三刻,海風正點了燈就開始擬奏章。
突然一聲箭嘯從他耳邊劃過,他驚慌停筆,目光落在了插在身后書柜隔板的一支長箭之上。長箭尾部還系著一個錦囊,里面鼓囊囊的似是裝滿了東西。
海風正打開這錦囊里的東西一看,驚訝萬分——錦囊里也有一份訴狀,是河陰省舞臺縣災民同舞臺縣縣令薛青山、河陰省巡撫趙志敬聯名所書,還附有河陰省布政使程季豐欲收買舞臺、天蟬兩縣縣令的密信。
兩份訴狀……怎么會這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