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雄節度使符彥卿、鎮寧節度使郭崇、河中節度使王彥超、保義節度使韓通等后周各部軍隊,統統趕到高平。
后周軍一路追殺,北漢兵的死尸布滿山谷,丟棄的軍資器械到處都是,逃不掉的北漢兵紛紛投降。
劉崇在一百多騎兵的護衛下,狼狽逃回了太原,閉城固守。
柴榮命令大軍擇地安營扎寨。
高平之戰,后周軍取得全勝。
這是柴榮當上皇帝之后的第一戰,也是歷史上典型的以少勝多的著名一戰。這一戰也為柴榮的皇帝生涯畫上最為光鮮亮麗的一筆,讓他在成為“五代第一明君”的道路上越走越精彩,后周在他的帶領下,國力從此一天一天強大起來。
仗雖然打贏了,可是一些將領的臨陣潰逃,讓柴榮多次深陷絕境,也給后周軍帶來了無法彌補的損失。柴榮決心徹底整頓軍紀,殺一儆百。
首當其惡的當然就是右軍統帥樊愛能、何徽等人,柴榮讓人做了深入調查,一共查出七十多名臨陣脫逃的將校,柴榮下令,將這些人全部推出轅門外,斬首示眾。
第二天一早,柴榮宣布:攻城。
城上的箭鏃滾木礌石如雨點般落下。
趙匡胤身先士卒,領兵在城門下布好柴火,想用火焚燒城門。
城上的北漢兵嚇壞了,城門一破,必敗無疑。于是,所有的箭鏃和石塊,全都照著趙匡胤這些人襲來。
頓時,趙匡胤的左臂,就中了一箭,鮮血染紅了戰袍。
這時,白袍小將潘美,打馬沖到城門下,用槍隔開飛來的箭雨,掩護趙匡胤等人撤下陣來。
趙匡胤簡單包扎后再次沖入戰陣,這點傷絲毫阻擋不了他進攻的鋒芒。
柴榮聽聞趙匡胤受傷了,馬上派人帶著利盾把他掩護下來,他可不想失去這么好的兄弟。
又攻了幾日,太原城依然堅固如初,柴榮見兵士們都很疲憊,若要徹底蕩平北漢,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須做長久打算。于是傳令,大軍拔營,依次返回京城。
北漢軍經歷此戰,劉崇再也無力南下侵周。
高平一戰,讓趙匡胤和張永德、石守信、潘美、高懷德、鄭恩等人,一起出生入死,浴血奮戰,加深了革命情誼,結成了生死兄弟。
兄弟多了,路就好走。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