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匡胤經常微服私訪,查看民情,大臣們都覺得他這個舉動太危險了,萬一有什么刺客跑出來,大宋可怎么辦呢?
趙匡胤很平靜地說道:“當年周世宗害怕有人篡位,身邊將領凡是長著大耳垂的都被殺了,只有我一人活了下來,看來天命是不可違的。”
接著又補充道:“有天命者,任自為之,我不汝禁也。”意思是誰能殺我,誰就是有做皇帝的天命,我絕不會禁止,也禁止不了。
實際上,這些人都低估了他們的皇上趙匡胤,他可是個地地道道的武功高手,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一般的貨色,在他面前走不上三招。
當過逃犯、乞丐、山大王、上門女婿,寄人籬下時的仰人鼻息,為兄弟兩肋插刀時的江湖豪氣,打抱不平時快意恩仇。趙匡胤修煉成為一個扶危濟困,一諾千金,為國為民,明知不可而為之,雖千萬人而往矣的江湖大俠。
投身兵甲,十年鐵血生涯,在不是打死別人,就是被別人打死的戰場上,一將功成萬骨枯。他一路走來,養成的是一種左右逢源、無往不利、冷酷無情的兵痞思想和家國天下、兄弟情義,任性豁達、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俠肝義膽。
老趙不提自己是武林高手,只告訴別人自己是真龍天子,天命所歸,天選之子,天權神授,為自己做皇帝穿上一件神的外衣。
新朝伊始,百廢待興,如何管教好這些囂張跋扈的功臣武將,調理好這些老謀深算的文官碩老,使得國家安定、政令通達,兵強馬壯,國富民強。
經過一年多的深思熟慮,趙匡胤決定掏出武功秘籍,使出連環殺手。
第一步,趙匡胤先從軍隊整頓開始。
◆改革禁軍
宋朝軍隊基本分為三類,禁軍、廂軍、鄉兵。
禁軍是中央軍,抽取廂軍勇武者組織而成,全國重地均由禁軍把守;
廂軍是地方軍,是各地節度使招募訓練的,平時駐扎各地維持統治;
鄉兵是民兵,由各地鄉勇組織而成,僅為保衛地方安寧,不用出征。
禁軍在五代時期和大宋,都是國家的主力軍,國家最主要的戰斗力。對中央政權構成最大威脅的就是禁軍頭領,趙匡胤能夠黃袍加身,就是因為他自己是禁軍老大。為了防止手下的人會依樣畫葫蘆,建隆二年春,趙匡胤決定整頓禁軍,他分成三步棋。
第一步:改革禁軍制度。
(本章未完,請翻頁)
開國之初,大宋的禁軍制度和后周一樣,都是分為兩大系統:侍衛司和殿前司。
侍衛司統轄皇帝直屬的軍隊,有馬軍、步軍兩大主力,以及其它兵馬。
殿前司都是些武藝高強的軍士,任務是侍衛皇帝。也有馬軍、步軍兩大主力,以及內殿直,散指揮等兵馬。
侍衛司的官職設置是:以馬步軍都指揮使、副都指揮使、都虞候為長官,下轄馬軍都指揮使、步軍都指揮使,分統馬步禁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