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實力上面可能就差那么一丁點,但是最終反映到打仗的結果上就是一個勝利,一個失敗,一個繼續稱王稱霸,另外一個在歷史上變成滾滾紅塵,不管在什么朝代,這都是一成不變的,成王敗寇,莫過于此。
嬴高當然不會為了羅馬和馬其頓而嘆息,現在腓力五世極力的想要和自己結盟,那是因為他還有一個十分強大的敵人羅馬,要是真的有朝一日羅馬這個敵人沒有了的話,腓力五世會立刻和大秦反目成仇,沒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這樣的情況嬴高是早就有了心里準備的。
嬴高知道,腓力五世的書信肯定也快要到了,這一次的戰敗,平白無故的給大秦和匈奴帶來了不少的損失,腓力五世肯定是要有點什么說法的,不然的話他以后再想要和大秦一起出兵可就是十分困難的事兒了。
果然,又過了僅僅幾天的時間,來自腓力五世的使者也到了大秦的地界上了,雖然這個時候距離這一次的戰爭其實已經過去了很長時間了,但是嬴高知道,沒有自己的回信,腓力五世肯定是不會再采取什么下一步的行動的。
在書信中,腓力五世倒是并沒有逃避責任,表示自己對于敵人的估計稍微有點不足,沒有想到羅馬人竟然會真的為了一個小小的埃及就由他們的執政官親自帶著二十萬大軍出擊,自己雖然也盡力了,但是因為敵人狡猾,這一次的戰斗還是失敗了,大秦和匈奴騎兵的那些個損失,腓力五世答應嬴高肯定是會用其他的方式給他們賠償的。
與此同時,腓力五世也隱晦的提出來,要是嬴高和匈奴能再多給他一些人馬的話,這一次戰爭的結果肯定就會是不同的。
他以為嬴高并不會知道其實這場戰斗是因為他的補給跟不上羅馬人了才落敗的,畢竟大秦和匈奴的那些軍士被他單獨安放在了一邊,并沒有跟他自己的軍士混合在一處。
但是這些東西,嬴高早晚都是要知道的,那些帶領著被派出的精兵的副將在和蒙恬報到之后已經往咸陽城趕了,雖然距離遙遠,但是嬴高知道,大事兒還是得需要他親自來掌控著的。
現在的情況已經非常的明顯了,腓力五世一時半會肯定也是拿羅馬人沒有什么辦法,畢竟他連一個受到了羅馬人庇護的埃及都沒有拿下來,更別提在不久的將來去攻打羅馬人的本土了。
而對于羅馬來說,嬴高也相信他們并不會因為這一次的勝利就覺得自己已經有了能夠滅掉馬其頓的實力了,因為很明顯的一點就是馬其頓和大秦已經結盟了,而結盟所針對的目標正是羅馬人,在這樣的情況下,除非什么時候羅馬人已經有了能力能夠將馬其頓和大秦全部都給解決了,不然他們是肯定不會輕舉妄動的。
雙方誰都不敢動,反應到嬴高這兒就是給自己機會了,畢竟現在大秦只有通過塞琉的地界上才能出兵往他們的地方去攻打,而在塞琉只有十萬人馬,任誰都會看出來,至少在這個階段嬴高是絕對沒有什么可能性出兵去攻打什么像樣的勢力的。
而嬴高想要做的,無非就是將他們這樣的想法一直保持下去,而自己要做的,就是漸漸的把塞琉這個橋頭堡的作用發揮出來,塞琉和孔雀王朝不一樣,孔雀王朝給嬴高提供的是十分之多的資源和人口,對于大秦的內政是一個極大的補充,但是塞琉則是給大秦提供了十分之多的軍士上的可能性。
要是沒有塞琉的話,大秦是不可能會和腓力五世聯系上的,沒有塞琉的話,大秦也不可能能夠有任何出兵的機會。
所以嬴高雖然之前讓韓信回了大秦,而只是將蒙恬留在那里,不過是一個給外人看的情況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