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陳立留在了宮里,和龍嬋兮渡過了一個愉快且疲憊的夜晚。
第二天一早,天龍大帝登殿主持朝議。
陳立跟著太子從側門而入,站在百官之前,金殿之下。
眾臣發現他的出現,都感到十分詫異,有些人完全不認識他,不知道他哪來的資格和太子站在一起。
有些人認識陳立,知道他不是一般人,但得到如此待遇,還是不免產生幾分詫異。
朝議的流程,還是按照以往的來。
先議論朝臣提上來的事,再由皇帝向下傳遞命令或者新的政令。
這樣底下的問題解決了,上面的命令也可以更好的傳遞下去,省得大臣們左耳進右耳出給忘了。
朝議內容基本上沒有什么新鮮的地方,都是老生常談的幾件事:軍事,經濟,外交,還有民生。
其中比較緊急的還是要數西部邊境的戰況。
炎朝前前后后已經派出了一萬重騎兵和十萬游騎兵,碧藍帝國邊境二州總共才二十來萬的部族,和3000輕騎兵。
與之抗衡非常不利,只能一直據守城池,被動挨打。
整個邊境的民生和經濟,都受到了巨大的損傷。
按照昨日商議的結果,天龍大帝當朝宣布,派遣大將軍徐奢,及其左右副將,率領十萬精兵,以及十五萬水師步卒(類似海軍陸戰隊),外加大量輜重、補給、軍餉、民糧,趕赴邊境二州戰場。
限徐奢三個月內擊退敵軍,一年之內奪回失去的領土和金礦。
眾文武大臣一看天龍大帝下此命令,就知道這回不是小打小鬧,是要動真格,準備決戰了。
因此不敢有任何阻撓,只是提了幾個小建議,讓帶些原木,可以制作對抗騎兵的拒馬設施。
隨后又議定了幾件重要性稍弱一些的事。
等所有事情都談論完了,天龍大帝才將目光看向陳立。
“陳立,上前聽封。”大帝朗聲道。
“草民陳立,參見陛下。”陳立走出兩步,躬身禮見君王。
眾臣早就在猜測他上朝的意義了,此刻都豎起耳朵聆聽,想知道皇帝準備如何拉攏這個年輕的奇人。
在文武百官的注視之下,天龍大帝緩緩對陳立道:“爾雖出身海外,非我朝臣民。然,秉性上佳,才學淵博,武藝絕高。先妙手回春治好蔡培與吾小女;后獻良計助我朝研制重弩、陌刀、鐵拒馬;而今又在祖地協助吾兒開玄奪得武林皇帝寶座,開
(本章未完,請翻頁)
我朝千年未有之新氣象。”
“如此功勛,蓋莫能謙。若無嘉獎,吾羞對萬民。”
“爾之大才,若不器重,吾愧為君王。”
“故吾幾經思量,決意暫先賜爾‘寧遠候’之爵位,封疆‘東海云歸島’,民十萬戶,自募私兵五千,允造戰船、修干戚、定私律。領地之內賦稅自由、五品以下官員可自行任命。”
“五年之后,若云歸島萬象昌平,無有戰火,百姓安居,則爵位保留,永世襲承。反之,則撤銷此封賞。”
“爾陳立,意下如何?”
一番交口饒舌文縐縐的“官方說法”之后,天龍大帝總算把封賞內容說完。
陳立聽了,只知道自己可以得到云歸島領土,有十萬戶百姓,可以招募5000士兵,戰船武器隨便造,稅務和官員隨便搞,然后就沒別的了。
至于最后一句條件限制……完全就是說著玩的,根本不可能出現“反之”的情況。
“臣……”陳立正想改口謝恩。
卻被一位大臣打斷。
“陛下!三思啊!”
“侯爵之位非尋常官職可比,我朝立國千年,也才封了三十八位侯爵,其中世襲的僅十三位。”
“這位陳立大人縱然有大才,也應當先以小官委任,待得功勛積累之后,再步步升遷。直接由平民升至侯爵,實在過于驚世駭俗,恐怕難以服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