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曹文詔因為受到韋爵爺的賞識,給他增加到了一千人的兵馬。
要知道,薊州總共只有兩萬守軍,遼東總共只有三萬邊軍。
這么一點的兵力中,曹文詔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能有一千兵馬,全仰賴韋爵爺的器重。
曹文詔雖然是明末著名的將領,一直以來他都以“敢戰”而聞名,甚至被稱為“明末第一良將”。
然而在這個時候,曹文詔確確實實只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將。
韋寶欣賞曹文詔這個人,但也沒有準備重用曹文詔,只是為了幫明朝培養一個厲害一些的將領而已。
所以韋寶讓曹文詔在建昌營附近河道修建了一座水庫。
在曹文詔光鮮的外表之下,曹文詔其實是一個兇殘的劊子手。
只要認真翻閱一下史書,就會立刻看穿他的真實面目。
曹文詔鎮壓農民起義的罪惡生涯開始于崇禎三年,1630年,當年七月,陜西的農民起義活動風起云涌,這引起了明廷的恐慌與仇恨。
鑒于曹文詔之前追隨熊廷弼、孫承宗、袁崇煥等人四處征戰的光輝履歷,明廷提拔他做了延綏東路副總兵,希望借著他所謂“善戰”的關寧軍將起義軍鎮壓下去,挽救明王朝的統治危機。
在一開始,由于起義軍的戰斗力、組織度各方面均存在嚴重不足,曹文詔取得了一系列勝利,先后擊敗了王嘉胤、點燈子、李老柴、獨行狼等義軍首領,這使得曹文詔的氣焰越發囂張起來。
曹文詔鎮壓農民起義的手段十分兇殘,史載,“諸將在陣,于脅從者縱令逃去,文詔必盡殺,無一存者。其侄變蛟亦然。”
他嗜殺成性,只要是加入農民軍的人絕不放過,不給人留一點活路,所謂平定動亂,維持社會秩序不過是托詞,這個兇殘的豺狼只是瘋狂地仇視人民,對于任何有一點反抗行為的人都必欲殺之而后快,一心一意維護明廷的統治,而根本不把老百姓當人看。
他對神一魁余部的殘酷鎮壓簡直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
崇禎四年,1631年九月十八日,神一魁被叛徒殺害,獻頭于官軍,但他的余部在紅軍友、李都司、杜三、楊老柴四人的領導下堅持斗爭,他們在之前的斗爭中完全明白了明廷的狡詐陰險、背信棄義,對明廷的腐朽黑暗有了更為直觀深刻的認識,斗爭態度十分堅決。
他們屯兵于鎮原,準備攻打平涼,但進展不順,只好暫時退守到慶陽。
就在這時,曹文詔前來同甘肅總兵楊嘉謨、副將王性善會合,向農民軍發動了猖狂的進攻。
崇禎五年,1632年三月,曹文詔與農民軍大戰于西濠,僅此一戰就斬首千級,生擒了杜三、楊老柴。
面對這個巨大的失敗,神一魁余部沒有被嚇倒,他們聯合另外的農民軍進行戰略轉移,繼續展開斗爭。
曹文詔、張嘉謨等人則窮追不舍,雙方在張麻村展開大戰,義軍不幸再次戰敗。
這時王性善與甘肅副將李鴻嗣、參將莫與京等到來,一時力量云集,雙方再次展開戰斗。
官軍此戰斬獲了五百二十多個首級,此后明軍乘勝追擊,連戰連捷。
這支義軍此時已經只剩幾千名殘余戰士了,但連續的斗爭失敗沒有動搖義軍的戰斗信念,特別是有一支從清水分出的義軍力量較強,還擊敗過官軍。